第一卷 漲潮 第46章 一石三鳥之計(2 / 2)

二人賓主落座,周岌問:“前線戰事正緊,監軍不惜犯險,深入危城,不知所為何事?”

楊複光笑說:“咱家特為救你而來。”說罷從袖中取出一封信件,遞與周岌。

周岌拆開一看,是陳州刺史趙犨給自己的回信。原來落入了楊複光的手中,難怪遲遲沒有音訊。周岌看了幾句,不覺汗下。趙犨信中毫無半點援救自己的意思,反而通篇都是勸降之語。大談大唐氣數未盡,巢賊日子長不了雲雲,讓自己識時務,早降唐。周岌看了,也怒不起來,隻是更加覺得大勢已去。

楊複光說:“陳州方麵,也就這樣了。蔡州方麵最近有一支兵馬過來,咱家也不知道他們是何意圖,所以特來問問周使君,這是你叫來的援軍嗎?”

周岌抬頭看了看楊複光,看不出對方的話有幾分真假,過了好一會才說:“不是我叫來的。”

“哈哈哈哈!”楊複光忽然大笑,說:“我跟你說笑的。蔡州軍其實是我叫來的。”說罷又遞給周岌一封信。周岌看了,正是張尋當初攔截到的那封。信中明明白白說了,秦宗權派兵來支援楊複光,一同攻許州。

周岌什麼都明白了,長歎了一口氣,說:“監軍是來勸降的?”

楊複光又露出了那種自覺比別人高明時的笑容,說:“還用得著勸嗎?我不來你也準備好投降了吧?”

周岌黯然失色,卻又隱隱有些不忿,心說那你是特地來羞辱我的嗎?心中如此想,口中卻什麼話也沒說。楊複光卻說:“我是來勸你不要投降的。”

“什麼?監軍這是何意?”楊複光再次讓周岌感到意外。徹底的意外。

“我希望你不要投降。而是宣布棄暗投明,複歸朝廷。咱家此行,其實是代表唐廷,來與你這個忠武軍節度使議和的。”

“為什麼?我不明白。我如今大勢已去,哪還有議和的資格?”

“我說你有,你就有。”

楊複光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他要求周岌公開宣布複歸唐廷。以此為功勞,楊複光負責向唐廷奏保周岌繼續做大唐的忠武軍節度使。作為交換,周岌答應不追究王建的反叛行為,還要正式同意,將原本屬於自己麾下的舞陽軍,交給楊複光統領。並在財力物力上全力支持楊複光反攻鄧州。而秦宗權的蔡州軍,則由楊複光負責打發掉。

這對周岌來說,簡直是好到不能再好的結果。他沒有任何理由拒絕。

“楊公大恩大德,岌無以為報,願為楊公效犬馬之勞!”周岌當即跪地磕頭。楊複光將其扶起,說:“你還有一件事需要完成,聽說巢賊的監軍還在城裏,你得去解決掉。”

周岌當即點兵,直撲驛館。可憐大齊的忠武監軍,還沒搞清楚怎麼回事,就身首異處。

事後楊複光向唐廷報功,說自己隻身赴宴,一席話勸降周岌。而誅殺偽齊監軍的功勞,就安在了自己的幹兒子楊守亮身上。這就是後世的曆史書上所記載的情節。

王建收到了楊複光的回信,讓他嚴防蔡州軍偷襲,說蔡州軍是周岌找來的援軍。王建見信非常緊張。自己不足三千人馬,攻城六天,士氣雖盛,卻已是強弩之末。麵對數量占優的蔡州軍,如若城裏城外夾攻,自己斷無勝算。

王建感歎,自己還是沒有當節度使的命啊!眼看煮熟的鴨子,竟然就這樣飛了。義兄晉暉安慰說,凡事還是看開些,以舞陽軍現在的實力,執掌一州尚且吃力,過早成為節度使也未必是好事。王建聽了,覺得有理,心裏也舒服了一些。

沒過多久,又收到楊複光的來信。說監軍楊複光隻身犯險,深入敵境,竟然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周岌投降!王建頓時對楊複光肅然起敬,歎曰:“內侍果非尋常人!渾身是膽!”晉暉卻擔憂的說:“周岌搖身變為大唐的忠武軍節度使,這忠武軍地界,日後怕是再無我兄弟二人的容身之處了!”王建說:“楊公乃當世人傑,上達天聽,下服百官。我們以後就追隨楊公,也未必不能建功立業!”

楊複光的一石三鳥之計,眼看就要獲得全功。卻不想人精之外還有人精。蔡州刺史秦宗權收到王淑的密信,當時就明白了王建為何戒備自己,是怕被搶了功勞。繼而又獲知周岌被楊複光勸降,秦宗權連罵楊複光是個老狐狸。這就是典型的狐假虎威啊!借著自己和王建的兵勢,活生生將周岌逼降了,卻對外隻說是自己勸降的,既讓周岌保全了名聲和位子,又可以半點功勞都不分給自己,真是豈有此理!

秦宗權當即給王淑下了一道密令,讓其找個借口混入許州,無論如何必須擊殺周岌!秦宗權心想,我不管你們之間達成了什麼協議,隻要我弄死周岌,這忠武軍節度使的位子,還得由我來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