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的軍事天才
有關漢尼拔生平與活動的資料主要來源於兩位古代曆史學家:希臘裔羅馬人波利比烏斯以及羅馬人利維。兩者對迦太基人都不懷同情,但是漢尼拔的軍事天才卻還是躍然呈現於他們的著作之中——盡管有時不免令人產生勉強之感。利維對漢尼拔的評價因而值得一引:
他以最大無畏的氣概進入險境,在危險中舉止自如,完全置生死於度外。沒有任何困難能勞其體,傷其誌。他耐暑熱,忍冬寒;飲食僅以自然需要為度,而不受享樂欲望的支配。其作息時刻並無晝夜之分,他用以休息的時間隻是公餘之暇而已。即使是所謂休息,也沒有柔軟的床鋪與安靜的環境可言。許多人常常看到他蓋著一件野戰短氅與前哨部隊及哨兵們混雜著席地而臥。他在服飾上與其軍中將士毫無區別,但他的兵器與坐騎卻使人人矚目。不管是論騎術還是論行軍,他都穩當軍中之首。他率先衝人敵陣,殿後退出戰鬥。……他曾在哈斯德魯巴爾統帥麾下服役三年,凡是想望成為一代名將的人所應知應為的事情,他無不細心觀察研究。
衡量合格軍事領導的基本標準,漢尼拔項項都符合;特別在其中的一項上——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剛毅堅定——他是超絕古今的。
這個人實際上單槍匹馬地向古代最強盛、其政治、軍事基礎最堅實的社會提出了挑戰,並且幾乎將它摧毀,這似乎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從根本上看羅馬是一個遠較迦太基強大的國家。漢尼拔的軍隊從未具備過堪與羅馬最精銳的部隊相匹敵的素質。在數量上,他幾乎總處於劣勢。然而,此人卻在整整十六個年頭裏率領著一支由多種族、多民族組成的缺衣少食、裝備不良的部隊縱橫進軍整個意大利而幾乎如入無人之境。最能證明其天才的一點就是,他在上述劣勢條件下能夠始終使其軍隊保持團結。另一個甚至更加有力的明證是,遠較迦太基軍兵多將眾的羅馬軍隊在漢尼拔手下遭到其曆史上最慘重的失敗以後有整整十四年對漢尼拔敬畏複加,唯有退避而已。
一個軍人對於一個具有高度文明的強大民族表現出了如此巨大的精神,智力與技術優勢,這在全部人類史上是無與倫比的。這就是為什麼漢尼拔值得我們景仰的緣故。他不愧是全世界最優秀的軍人之一,不愧是一位最富有想象力,最足智多謀的軍事指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