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盛果期棗樹的修剪
疏疏除冠內輪生、並生、徒長、重疊、密擠的枝條和病蟲枝、幹枯枝,以打開冠層,使其透光通風,為留下的枝條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
縮對多年生枝先端下垂部分回縮到壯段、壯芽處,抬高枝條角度,增強生長勢。剪口下若有二次枝可剪除,以促其萌發新棗頭。對過度衰弱的各級骨幹枝應適當回縮,以促進潛伏芽發出新枝,重新培養出主枝延長枝和側枝,充實內膛。當骨幹枝上出現更新枝時,可再次回縮至更新枝處。
堵即把棗頭延長枝剪掉一段,又稱短截。對棗頭延長枝隻剪一剪子,剪後一般不出枝,故有“一剪子堵”的說法。各級骨幹枝上不做延長枝的棗頭生長過長時,應截短,控製其繼續延伸,使下部棗股和二次枝得到複壯,以培養成健壯的結果枝組。對連年單軸延伸、後部二次枝細弱的主枝延長枝可剪除延長枝30~50cm,使後部二次枝得到複壯後繼續延伸。對各級骨幹枝上的徒長枝和1~2年生的發育枝,可根據空間大小留4~6個二次枝截短,以培養成中小型結果枝組。
放促進棗頭繼續延伸的方法叫放。有3種措施:⑴對經過上回修剪的骨幹枝剪口下萌生的新棗頭,選留方向好、長勢壯的1~2個甩放不動,培養出主枝延長枝和側枝。⑵長勢健壯的骨幹枝因主、側枝配備較好且有空間可利用的,對延長枝甩枝不動,翌年再加以控製。⑶通過修剪刺激使棗頭萌芽。
拉即拉枝。由於長期放任生長,造成樹冠紊亂、偏枝缺冠的,可把外圍有空間的多年生直立枝用繩拉至適當位置加以固定,填補空間,改善光照,擴大結果麵積。
果樹秋季疏枝效果好
秋季果樹疏枝是調整樹體結構,減少枝葉無效消耗,增加有效葉麵積,有利於樹體養分的積累,從而使果品產量和質量得到提高。
1、疏枝對象主要是疏除部分著生密擠的骨幹枝及骨幹枝和中幹上的大型結果枝組,應根據枝量多少,在2年內分批疏掉,避免1次疏枝過量,在采果後至落葉前疏去影響光線的枝。
2、疏枝時間以10月中下旬至11月為適期,此時葉片養分基本回流,不影響樹體的正常生長發育。
3、疏枝效果(1)秋季氣溫較高,傷口愈合快,剪口反應比冬季弱,樹體不易反旺。(2)減少了枝量,改變了枝類組成。秋季疏枝後,總枝量減少,但中、短枝比例加大,葉叢枝數量減少,果枝比例增多。(3)枝組健壯,布局合理。疏枝後,大中型枝組的數量減少,小型枝組明顯增多,枝組健壯,沒有枯死現象。(4)果品產量和質量能有效地提高。
棗樹采果後的管理
棗采果後的一段時期,是恢複樹勢的重要時期,此時期棗樹的營養由采前向果實輸送轉向自身積累。加強采後管理,可恢複樹勢,增加樹體營養貯藏,為來年樹豐產、質優奠定基礎。管理措施如下。
一、加強土肥水管理
改土:棗樹多生長在山坡地、田埂、荒灘等土壤瘠薄處,立地條件較差,改良土壤很重要。在土壤接近封凍期深翻園地,翻園地深度以15-20厘米為宜,將落果、病葉、雜草翻入土中,以改善土壤結構,促進根係生長,消滅病蟲。
葉麵噴肥:噴0.3%-0.5%的尿素和0.3%-0.4%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每隔7-10天噴1次,共噴2-3次),補充養分,延緩葉片衰老,促使遲落葉,提高後期光合效能,增加營養積累。
盡早施基肥:采果後盡早施腐熟優質農家肥,成齡樹可株施有機肥100kg,碳酸氫銨、過磷酸鈣各1-2kg,幼樹施肥量可酌減。幼齡樹環狀溝施為主,配合放射狀溝施;成齡樹可在行間溝施或撒施淺創。
澆封凍水:秋翻棗園應澆1次透水,秋末根據土壤墒情適量灌1次水。提高根係和幼樹的抗凍能力,以利棗樹安全越冬。
二、防治病蟲
落葉後及時清園:樹落葉後,及時將園中的落葉、僵果、爛果、雜草清掃幹淨,集中深埋或在園外焚燒,減少越冬病蟲源。
刮樹皮、捉蟲卵:初冬時刮淨樹上翹皮、刮裂縫和病斑,結合淺翻拾淨越冬害蟲和蛹,集中清毀。冬閑時可人工捕捉樹上的蓑蛾、刺蛾等越冬蟲卵,集中殺滅。
樹幹塗白:棗樹落葉後,將樹幹和大枝基部塗上塗白劑,清滅越冬病菌和蟲卵,並能防凍害。(塗白劑配方:生石灰10份、石硫合劑原液2份、粘土2份、水30-40份)。
噴藥:落葉後和翌年樹發芽前,各項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00-200倍液的索利巴爾,防治越冬病菌和蟲卵。
三、整形修剪
盛果期棗樹主要是解決通風透光差,內堂空虛,結果部位外移,枝條下垂等問題。修剪要疏除徒長枝、細弱枝、內生交叉枝、重疊枝、病蟲枝;回縮衰老下垂枝,增加結果部位。
幼齡棗樹修剪則以整形、擴冠、促早豐產為主。衰老棗樹,則以更新修剪為主。
預防果樹抽條措施
冬季氣候寒冷,土壤凍結,幹旱多風,常使一些果樹因失水過多發生枝條幹枯現象,俗稱“抽條”,又叫“抽梢”,特別是幼齡果樹,枝條嫩弱,冬春極易抽條,嚴重時可導致植株枯死。要預防果樹抽條,可采取如下措施:
1、在土壤結凍前灌足冬水,可以使果樹充分吸收水分,防止生理幹旱,對減少抽條和縮短抽條長度大有好處。在2月—3月澆一次早春水,可以防止春旱,同時可以利用水分放出的潛熱,促使土壤提前解凍,以利於根係吸收水分,及早補充樹體內水分的虧損,防止春季抽條的發生。
2、對於新栽的幼齡果樹,可在冬季將樹體輕輕按倒在地麵上,使根際上部一段呈弓形彎曲,然後覆蓋15厘米—20厘米厚的濕土。這樣既可以減少樹體水分的蒸發,又能起到保溫防寒的作用。對於較大不能彎曲的果樹,可采取培埂方法,即在樹幹北麵培起60厘米以上高的月牙形土埂,以改變樹體周圍的小氣候條件,提高地溫,縮短土壤結凍期,使根係及時吸收水分,減輕或防止抽條。
3、用石硫合劑、食鹽、豆漿各0.5公斤,石灰3公斤,加適量水調和成塗抹劑,塗刷於幼齡果樹的主幹上,既可以減少樹體水分蒸發,防止凍害,並兼有殺越冬蟲卵的作用。另外,也可用凡士林膏塗抹果樹的枝幹。以減少水分蒸發,防止抽條。
4、用作物秸稈或塑料薄膜等將幼齡果樹的枝幹包紮起來,也可以減少水分蒸發和寒風侵襲,對防止抽條有良好效果。
臨澤小棗高效生產技術
臨澤小棗主產於甘肅、河南省,適應性廣,抗性強,適於沙性土壤、鹽堿地生長。臨澤小棗、品質上等,果實較小,長圓形,平均果重6克,果麵紫紅色,光滑,肉質致密而脆,汁多味甜,鮮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5%-43%,出幹率高,極耐貯運。臨澤小棗樹勢中強,樹姿半開張,極豐產,一般單珠產量50-80Kg。
一、選地定植:雖然臨澤小棗適應性廣,抗性強,但要進行高效生產,在建園時一定要選擇立地條件好,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栽培,以利樹體快速生長,保證樹體生長健壯,提高產量和品質。
二、合理密植:臨澤小棗喜光,栽植過稀,早期枝量少,光合產物積累不足,產量難以提高;定植過密,則園內易鬱蔽,會影響發枝,棗頭、棗吊生長不良,葉小而薄,色淺,光合能力降低,產棗少,品質低,而且內膛枝易幹枯死亡,因而在栽植時應注意合理密植,一般可采用2m*3m的株行距定植。
三、疏鬆土壤:在栽植前土壤一定要深翻,最好挖1m見方的坑,以優化根係生長的條件,促進根係生長,以利行成強大的根群,擴大植株的吸收範圍,在生長季應及時中耕鬆土,增加土壤保墒性和土壤中空氣含量,以促進細根生長,增強植株的吸收功能,每年春夏秋季應各耕翻1次,棗樹中耕宜淺,應防造成大量傷根,影響生長。
四、加強肥水管理:肥水是臨澤小棗高產優質的物質基礎,生產中應足量供給,一般每生產1000千克鮮棗需吸收純氮、磷、鉀約為15千克、10千克、5千克,生產中應據產量確定施肥量的多少,由於臨澤小棗極豐產,對土壤養分消耗大,應及時補充,以保證樹體健壯生長,提高生產能力。一般應在花期、幼果期、果實發育後期各施1次
追肥,在棗樹落葉後要及時施基肥,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年667平方米施量在4000千克以上,追肥應以速效性的磷酸二銨為主,按樹大小、產量高低確定施用量。
臨澤小棗樹體的生長發育,要求較高的土壤濕度,生長期田間持水量應在70%左右,特別在發芽前,如果土壤墒情好,則萌芽整齊,枝葉繁盛;盛花期土壤水分充足,則可減輕落花落果,如有澆水條件,應保證在這2個時期各澆1次水、以形成良好的土壤墒情。但由於棗樹細根生長有好氣性,澆水時應注意澆水要適量,防止積水導致土壤缺氧,細根受損,從而使樹林各器官的生長發育受阻,造成落花落果,出現減產。在果實成熟期,要嚴格控製水分的供給,降雨後要及時排澇,以降低棗果中水分含量,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防止爛果,以利幹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