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財務規劃真的安全嗎?
財專欄
作者:趙玉嬌
你起床了,一如既往地邊打開電視,並調到財經新聞頻道,邊準備刷牙。此時,主持人報道說:“為了度過銀行業危機,所有銀行儲戶的存款,都將被凍結,用於償還銀行的債務……”你定是驚呆了眼睛,張大了嘴,久久說不出話,手裏的杯子墜落在地上,碎成滿地的玻璃渣。
這並不是天方夜譚,而是目前塞浦路斯人的真實遭遇。為了救助深陷泥沼的銀行業,塞浦路斯政府決定,該國銀行儲戶的存款中超過10萬歐元的部分,有37.5%將被轉為該銀行的股權,另外22.5%的存款將被凍結90天,視情況部分轉為該銀行股權。另外40%的存款雖然不會根據歐元集團批準的救助協議被“直接扣除”,但要等到銀行重新注資完成後,儲戶才能動用。
對於國外投資者而言,他們早已明白存款並非無風險資產,因此遭受損失也不會太過驚愕。換作國內的儲戶,肯定無法理解和接受銀行存款被凍結的結果,因為在國人的印象中,銀行存款絕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是沒有任何風險的資產。
那麼,哪些是無風險資產?股票?債券?房地產?黃金?抑或是銀行存款?其實這些都不是無風險資產。真正的無風險資產,是指發達國家的國債,比如美國財政部發行的債券。
對於投資者而言,很有必要弄明白什麼是無風險資產、什麼是風險資產,因為隻有明白了資產屬性,才能做好資產配置,進而做好個人財務規劃。安全的財務規劃,不光需要積累能夠支撐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財富,還需要做好資產配置,保證資產的購買力不縮水。
不過,弄明白資產的屬性,隻是資產配置一個非常必要但又非常不充分的前提。一個真正安全的資產配置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比如你的工作性質、年齡,還有你已經擁有的財富值。
每個人所擁有的資產都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所擁有的金融資本,一是人力資本即未來就業所帶來的收入的現值。而資產配置,就是根據每個人的投資目標和投資限製,結合人力資本的屬性,在人力資本和金融資本之間,以及在金融資本內部不同的資產種類,比如股票、債券、房地產、商品之間,做好金融資本的比例分配。
如果你的職業是穩定收入型的,比如公務員、老師,那麼你的人力資本就是類債券的,則金融資本該多配置類股票資產;如果你的職業收入波動性較大,抑或與股票市場相關性很高,比如證券分析師或者銷售人員,你的人力資本是類股票的,則金融資本該多配置固定收益類產品。
譬如,對於窮人而言,主要的財富便是人力資本,因此最需要配置的資產是保障性保險產品,因為保險是人力資本的一個替代品。而對於富人,在總資產中金融資本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保險作為資產配置的功能已經減弱了,甚至可以不用配置保險。當然,從遺產稅的角度考慮,那是另一回事,不是資產配置所該考慮的事了。
因此,隻有那些在人力資本與金融資本之間、在金融資本內部的各個資產種類之間做了合理配置的財務規劃,才算得上是真正安全的財務規劃。
那麼,你的財務規劃真的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