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楊梅冬管莫忽視
冬季管理直接影響楊梅翌年的產量和品質。與其它果樹一樣,楊梅的冬季管理主要是清園,尤其在今年的暖冬天氣下,更要加強。現將楊梅冬季管理的具體內容分述如下:
一、修剪
對未經整形的正常結果樹,要先“開小天窗”,即刪除上部直立的大枝1-2條,再“內外小調整”,即刪去病枝病葉、蟲枝蟲葉、枯枝、殘枝和衰弱枝,疏刪樹冠內的密生枝、直立枝和重疊枝,剪去樹冠外圍的無花枝、晚秋梢及兩樹交叉枝、下部拖地枝。原則上,對樹冠上部的枝條“去強留弱”修剪,下部的“去弱留強”修剪。
對已經整形的正常結果樹,隻要剪去病蟲枝、枯枝、殘枝、衰弱枝、交叉枝、密生枝、重疊枝和拖地枝等即可,其餘枝葉盡可能保留,以保證樹體產生足夠的光合產物。
對幼年楊梅樹,應從第3年開始整形修剪。在距離地麵約40厘米處,先留下3個方位的適宜主枝,促發副主枝,逐年向外擴展。內部擁擠的與下部拖地的枝條要及時剪去;外圍斜生的枝條要留好或采取拉枝、撐枝的方法促其斜生,以增加外圍有效的光合麵積,並使樹體內通風透光良好。
楊梅樹冬季修剪時間以每年的12月份為宜。整形修剪後,要及時將落地枝葉拿到園外清理,特別是病、蟲、殘枝。
二、施肥
對每棵正常結果的楊梅成年樹,每年冬季應施入菜餅肥2-3公斤、草木灰25-30公斤、硼砂50-100克。楊梅樹宜提倡春肥冬施,以便養分緩慢地被樹體吸收,增強樹體越冬安全性,並可促使翌年春梢提前萌動。
三、加客土
冬季在楊梅樹冠底下加客土,可增加地表溫濕度,增強根係吸收能力。客土最好為狼箕底下的黃泥土。在加客土前,應清理幹淨樹冠底下的落地枝葉,或噴石硫合劑。
四、清園
修剪後,應及時清理楊梅園,以防翌年病蟲害大量發生。特別是褐斑病、癌腫病、赤衣病和介殼蟲等發生嚴重的園子。清園藥劑可選用波美3-5度的石硫合劑。噴霧時,樹幹與葉片正反麵都要噴到,噴藥次數根據病蟲害發生程度而定,一般噴1-3次。
石硫合劑可用硫磺粉2份、生石灰1份、水10份配製而成。先用鐵鍋把水煮沸,然後加入用溫水調成的硫磺糊,攪拌並繼續加熱,再漸次加入塊狀生石灰繼續攪拌,約煮40-50分鍾,當藥液從黃色變成醬油色(深棕紅色)時停火,濾去渣滓即成原液。熬製過程中應不斷加熱水,補充蒸發掉的水分,使水分保持原量。為保證藥液質量,石灰應選用塊狀、色白、未曾吸水的生石灰;硫磺粉要細;熬製時,先放硫磺,再放石灰。不能用鐵、銅、鋁等金屬容器貯藏原液,最好用陶器,並在液麵上加一層油(機油、柴油、煤油皆可),以隔絕空氣。稀釋液應隨配隨用。
果樹蚜蟲類天敵昆蟲的生活習性及利用
一、草蛉
主要種類。大草蛉、麗草蛉、中華草蛉等。
1、寄主:蘋果黃蚜、蘋果瘤蚜、梨二叉蚜、梨粉蚜、梨圓尾蚜、桃蚜、桃瘤蚜、麥蚜、菜蚜、玉米蚜、高粱蚜、豆蚜、柳棉蚜等。亦捕食紅蜘蛛類及其卵;還能捕食棉鈴蟲、各種夜蛾、造橋蟲的卵;捕食棉鈴蟲的小幼蟲、卷葉蟲,以及介殼蟲如鬆幹蚧及其卵等。
2、大草蛉生活習性:1年發生4代,以蛹在繭中越冬。4月中下旬大量羽化,6-10月均有成蟲發生,各世代有明顯重疊現象。夏秋各代蟲期:卵期3-12天,幼蟲期8-31天,蛹期9-28天,產卵前期11-18天,一代曆期31-53天。每頭雌蟲平均產卵780餘粒。成蟲白天和晚上均能活動,夏季上午6-9時和下午17-20時活動較盛。成蟲有趨光性。成蟲產卵常10多粒至數十粒聚產在一處。卵的顏色由綠變灰白至灰色即孵化。卵被寄生蜂寄生後2-3天變黑。卵孵化0.5-2小時後幼蟲沿卵柄爬下開始尋找食物。幼蟲和成蟲捕食各種蚜蟲為主,亦捕食其他害蟲。1頭幼蟲1代共捕食蚜蟲600-700頭,成蟲能捕食500頭左右,一生能消滅蚜蟲1000-1200頭。幼蟲老熟後在葉背葉脈附近或其他皺褶處結繭化蛹。9月下旬至11月中旬陸續結繭化蛹越冬,多在樹皮縫、樹洞穴、枝幹傷口及枯枝落葉內等處。分布全國各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