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水果時要適時適法(1 / 1)

采收水果時要適時適法

據測定,即將成熟的果實每天可增長果實本身體積的1%~1.5%。如果早摘10天,可減產10%~15%。此外,采收過早,未成熟的果實內單寧、原果膠含量多,含糖少,果實有澀味,硬度大,果實的風味、品質不好;采收過晚,果實呼吸作用加強,果實變軟,也影響果實的品質和貯運。

果實采收期的確定,一要看果柄。正常成熟果實的果柄與果枝之間會形成離層,隻要將果實輕輕提高即可脫落。二要看果色。果實成熟時,原品種的色素會呈現出來。如成熟的金冠蘋果,綠色的底色會變成黃色;巨峰葡萄成熟時,會由綠色轉為紫黑色。三要看成熟期。各種果實都有一定的成熟期,如金冠蘋果的成熟期為140~145天,富士蘋果的成熟期為175~185天,中華壽桃的成熟期為1 90天左右。四要看硬度。果實成熟時,細胞間的原果膠經過果膠酶的作用而變為可溶性果膠,因而肉質變得鬆脆。五要品風味。果實成熟時表現出固有的風味,如富士蘋果成熟時為酸甜味,蜜梨成熟時為甜味。

采收果實的方法主要是由下而上、由外而內,這樣可避免碰落果實,減少損失。采收柿子、葡萄可用剪刀剪取,采收棗、核桃、栗子等多用竿子振落拾取。

影響果品質量四要素

果品的質量由外觀和內在品質兩方麵構成。具體衡量標準很多,如蘋果和梨評選優質果,對外觀質量要求具有品種固有特征,果形端正,果麵全部著色,光亮潔淨,無損傷,果個較大,且整齊均勻等。對內在品質要求具有品種特有風味,酸甜可口,香氣濃鬱;肉質細脆,無果渣,石細胞少,果心小;汁液多而潤口,硬度在8kg/cm2以上,糖度高於15%,農藥殘留不超標等。

要提高果品質量,首先應弄清影響果品質量的主要因素是什麼,然後再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以下四方麵的因素對果品質量的影響很大。

一是產地氣候由於果樹的地域性較強,受產地影響極大,適宜範圍較大的果樹,在不同地區的適宜程度也有明顯的差。以蘋果為例,按其性喜溫涼、半幹燥氣候的特征及其最適宜區的氣溫、降水量、日照時數、海拔高度、晝夜溫差、土質性狀等指標要求,黃土高原區是我國五大蘋果主產區中完全達到最適宜區各項指標的優生區,其他各區均有差異。

二是果樹品種果品中無論是鮮食品種還是加工品種,是早、中熟品種還是晚熟品種,都有外觀和內在品質的優劣之差,並有產量高低、抗病蟲害能力強弱和管理難易之別。在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情況下,果樹品種也在不斷選優,新品種陸續推出,經過產銷實踐檢驗,優異者就會成為品種更新換代的後起之秀。因此,對品種不僅在建園時要嚴格挑選,而且在投產後還要按產銷情況作進一步優化更新的設計。這也是影響質量的重要因素。

三是管理技術在同一產區對同一品種的果樹,采用不同的栽培技術,加上不同的采後處理技術,就會產出不同質量的果品。技術含量越高,果品質量也就越高。就蘋果來說,目前提高其質量的主要技術有高接換種、規範樹形、合理施肥、節水灌溉與果園生草、疏花疏果、果實套袋、病蟲害綜合防治、分期采收和采後處理等。采後處理包括果品采收後的貯藏、清洗、挑選、分級、貼標和包裝等。這些技術能否配套推廣,是提高果品質量的關鍵因素。

四是資金投入從選擇良種、苗木建園到果樹栽培管理和果品采後處理,都需要一定的資金用於技術和物資投入,來保證優質高效目標的實現。但投入不足已成為不少地方果品質量提高的一大製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