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化劑

白消安

藥劑名稱:白消安

別名:白血福恩、馬利蘭、二甲磺酸丁酯、Busulfan、Myleran

性狀: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幾乎無臭,微溶於水,乙醇,溶於丙酮,在水中即緩緩水分解。

藥理和應用:

為磺酸類烷化劑;在體內解離為活潑不穩定的離子產生烷化作用而毒害細胞,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對多種腫瘤均有抑製作用,在較低劑量時主要影響骨髓粒細胞的生成,對淋巴組織幾乎無影響。所以本品臨床主要用於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及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骨髓纖維化等。大劑量可抑製血小板和紅細胞。

用法和用量:

口服:每次2mg,每日2-4次。待白細胞降至1萬/mm3左右時停藥或改為維持量;每次1-3mg,每日1次或1周2次。也可間歇用藥,2-3日服6-8mg,直至白細胞下降至正常時停藥。

體內過程:

本品口服吸收良好,部分可能與血漿結合,此藥主要從尿中排出,24小時內約可排出1/3,主要為甲烷磺酸。

不良反應和注意:

一般較少引起消化道的反應,如劑量過大或給藥時間過長可引起嚴重骨髓再生障礙,有的病人有閉經、胎兒發育障礙、色素沉著、脫發、皮疹、男性乳腺發育、睾丸萎縮等。個別患者長期服用時可有肺纖維化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者慎用,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礙性貧血或其它出血性疾患者忌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有急性變時停用。

製劑和規格:片劑:0.5mg/片、2mg/片。

苯丁酸氮芥

藥劑名稱:苯丁酸氮芥

別名:瘤可寧、氯氨布西、Chlorambucil、Leukeran

性狀:

為白色或淡黃色結晶性粉末,微臭。易溶於乙醇、丙酮、溶於乙醚,難溶於乙醇、丙酮、溶於乙醚,難溶於水。

藥理和應用:

本品為氮芥的脂肪酸類衍生物,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對M期和G1期細胞作用最顯著,對淋巴肉瘤、骨髓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何傑金氏病、乳腺癌、卵巢癌及多發性骨瘤療效較好,對神經細胞瘤、骨髓瘤及紅細胞增多症也有一定療效。本品尚有免疫抑製作用。可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係統性紅斑狼瘡、腎病綜合症、硬皮病等。

用法和用量:口服:每次0.1mg/kg,每日1次,一療程總量0.3-0.5g,維持量每日0.03-0.1mg/kg。

不良反應和注意:

不良反應與氮芥類相同,主要有骨髓抑製及胃腸道反應等。肝、腎功能不全、血象低下者慎用。

製劑和規格:紙型片:2mg/片。

氮芥

藥劑名稱:氮芥

別名:雙氯乙基甲胺、Chlormethine、

Chiorethazine、Mustine

性狀:鹽酸鹽為白色或幾乎白色結晶性粉末塊。有吸濕性,極易溶於水,可溶於乙醇。

藥理和應用:

本品在體內的轉化物可以和蛋白質的羥基、巰基、氨基及異吡唑基等起作用,從而抑製腫瘤細胞的細胞核分裂,影響細胞的代謝。臨床可用於惡性淋巴瘤、肺癌、頭頸部癌、慢性白血病、乳腺癌及何傑金氏病等。

用法和用量:

靜注:每次0.1mg/kg(每次量不超過8mg),每日或隔日1次,每4-6次為一療程。也可胸腹腔注射,每次5-10mg,每周1次,一般不超過4-5次。

不良反應和注意:

本品毒性反應較大,可有胃腸道反應、胃髓抑製及頭暈、乏力、睾丸萎縮等,對皮膚粘膜有強烈刺激,漏藥時致局部壞死,反複注射後可引起栓塞性靜脈炎。

製劑和規格:注射劑:5mg/瓶、10mg/瓶。

甘磷酰芥

藥劑名稱:甘磷酰芥

別名:Glyciphosphoramide、M-25

性狀:為白色結晶性粉末,微溶於水,能溶於一般有機溶劑。

藥理和應用:

為一合成的甘氨酸磷酰氮芥化合物,是環磷酰胺的衍生物。臨床主要對於乳腺癌,小細胞肺癌,惡性淋巴瘤有較好療效,對子宮頸癌、子宮肉瘤和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也有一定療效。

用法和用量:

口服:每次0.5g,每日2次,每周用藥4天,停藥3天,亦可連續用,總量20g左右為一療效。

不良反應和注意:

主要除胃腸道反應外為骨髓抑製,可出現血細胞和血小板減少,骨髓抑製出現較晚,應用時應加以注意。

製劑和規格:片劑:100mg/片、250mg/片。

環磷酰胺

藥劑名稱:環磷酰胺

別名:環磷氮芥、癌得星、Cyclophusphamide、Endoxan、Cytoxan、CPA、CTX

性狀:

為白色結晶、無臭、味微苦。不溶於乙醚、丙酮,可略溶於水,水溶液不穩定,微溶於乙酸。

藥理和應用:

本品為潛伏化型氮芥類藥物,體外無抗瘤活性,進入體內被肝髒或腫瘤組織內存在的過量磷酰胺酶或磷酸酶水解,釋放出氮芥基而起抗腫瘤作用。屬於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抗瘤譜較氮芥廣、而毒性低於氮芥。臨床可用於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卵巢癌及乳腺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