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沒有電燈的日子(1 / 2)

時間回到了92年的春天,那時的剛8歲讀小學二年級。說起來挺邪乎的,連名字都寫得歪七扭八的他,背起《憫農》來卻完全像一個老師在教課。好多人感到很奇怪於是便問他,剛總是摸著癟癟的肚皮回答說,我餓。

當時的農村生活條件是非常艱苦的,一到晚上有的家庭蠟燭都不舍得點上一根,整個眼裏的世界全是黑夜。地裏的莊稼一年好一年壞的,連路旁的老黃牛眼角都浸滿了淚。

剛的父親在村裏也算得上一個人物,大字不識一個但打起架來兩三個人都挨不上邊。現在看來說不準是好事還是壞事,因為在當時的農村裏這算是唯一的娛樂節目吧。

母親呢,是一個比較會持家的女人,家裏的大小事他都能打理的井井有序。記得有一次,天空突然烏雲密布風也跟著張狂了起來。場裏曬著還沒有碾壓的麥子,如果被大雨淋濕了便會長出芽來,半年的收成也就算是完了。父親不知去哪裏喝醉了酒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怎麼叫也叫不醒,母親沒有辦法便推出門向場裏跑去。此時的場裏熱鬧非凡,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把自家的麥子垛成堆。母親抬頭望了一下天,一定要趕在大雨來臨之前把它收拾好。這就是一個不服輸的女人,一頭埋進了與天搶時間的大軍中。雨終究落下來了,不過此時的場裏隻剩下了母親一個人。剛和弟弟披著用塑料袋做的雨衣遠遠的看著……

四年級那年,剛和鄰村的一個女孩分在了同桌。頭一次和異性接觸的那麼近,剛感到非常的不好意,還和那位女生劃起了分界線。

至於為麼會和鄰村合並年級,這跟當時的教育條件有限是有關係的。大家都知道老師是農村最稀缺的,其次是學習的環境。兩村經過商量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發動每家每戶集了點資,上麵也撥了點款增添了兩間新教舍,也把退休好長時間的王老師重新請了出來。

十歲的年齡段懵懂無知,對什麼都好奇對什麼都無所畏懼。夏天到了,知了爬在樹上叫個不停,沒有電風扇的時期酷暑難熬。吃過午飯,剛和幾個個夥伴便撲通跳進了池塘裏洗澡。你一個遊他一個在水裏追,還有的打起了水仗玩的真是不亦樂乎。正當玩得興起時,有一個夥伴突然提議,離這不遠處有一片西瓜地,要不咱們去偷兩個吃吧。不用想就能猜到,幾個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帶起了頭,光著屁股半蹲著向西瓜地逼近。西瓜終於到手了,臨來時卻被臥在草叢裏的狗發現了。一看狗追了過來,大夥扔下西瓜便跑,有個膽小的嚇得哭出了聲不敢動彈,狗猛撲了一下就撕住他的褲角。主人聞聲從草棚跑了出來嚇住了狗,但那個男孩的腳踝還是深深的烙下了兩個牙印。

有人說狗是人類最親近的朋友,但往往有些情況下最要好的就是最要你命的那個。那個男孩的傷口隻是隨便的用布條包紮了一下,他的父母還狠狠的訓示了他一番就領回家中了。咳!一點醫療知識都沒有,這正是農村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