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伯益
如果說堅持是一種品質,那麼幸會放棄就是一種智慧了。從某種意上說,放棄,正是另一種堅持。
記不清是哪一年的高考了,作文題目為《“找水”的啟示》。題下配有一幅漫畫:在一片幹涸的土地上,一位找水者手握鐵鍬到處挖井,也許他已經奮戰了幾個晝夜,身後那幾眼深淺不一的土井就像饑渴的眼睛,緊盯著他那疲憊而無奈的背影。其實,地下水源就在他的腳下,有一眼深井差點兒就成功了,遺憾的是,他在淺嚐無功之時又轉向了下一個目標,以至於功敗垂成。在此,我們並不能責怪他的懶惰,因為,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實幹家。但是,他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失敗者,讓每一個善良的旁觀者為之扼腕。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堅持是一種品格,是獲得成功的一種方式,比如,對愛情的堅持,你就會擁有忠貞不渝、相濡以沫的溫情暖意,比如,對青春的堅持,你就會擁有海闊天空、勃勃生機的不老童心;比如,對事業的堅持,你就會擁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體驗與歡樂……
人們一定會記得那個令人心悸的9月,滿載著生命與歡樂的愛沙尼亞號遊輪在茫無邊際的大海上正一點點陷入死亡,恐怖的惡浪席卷了每一位乘客的心。此時此刻,在驚慌失措的人群中,有一對年輕的戀人,小夥子緊緊地抱著他的愛侶不停地說:“堅持住,一定要堅持住!”其實,姑娘已經咽氣,小夥子仍不肯放下,還是那樣緊緊地抱著她。那催人淚下的一幕至今仍銘刻在每位幸存者的心裏。
“堅持住,一定要堅持住!”那種堅持並不僅僅是因為生命與愛情,更重要的是一種對人生的態度。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會麵臨許多機遇與挑戰,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就成為人生的重要課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一個人為某一個目標苦苦守候了許多年,他後來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就不再堅持。結果,他剛走,那個目標就出現了。有很多人努力了半輩子也沒有成功,就自動放棄了。其實,這個時候,成功距他往往隻有一步之遙了。如果對一切都淺嚐輒止,缺少耐性與毅力,機遇就會稍縱即逝,挑戰也會成為又一次打擊。
但是,守株待兔式的盲目堅持,則又是對生命的一種浪費。人是一種被各種欲望填充的集合體,榮辱得失禍福進退大都在一念之間。有一位學者曾到南隱禪師處問禪,見麵之初他便從哲學及科學等角度闡釋禪之要義。學者也許本就有好為人師之習性,也許是為顯示其所學非薄,因此,一開口便滔滔不絕。南隱禪師呢?他隻是一直默默地傾聽,並邊給客人上茶。眼看茶杯已滿了,可南隱還在往杯子裏倒水。此時,學者閉口了,他眼睜睜地望著茶水不斷地溢出杯子,提醒南隱道:“禪師,茶水已經溢出來了,不能再倒了。”“是啊,你就像這隻杯子一樣。”南隱說,“你頭腦裝滿了那麼多東西,我就是跟你說禪,你也裝不進去呀。”學者終有所悟。
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為必有所不為。如果說堅持是一種品質,那麼學會放棄就是一種智慧了。比如,放棄虛偽,你就會擁有一片真情的天空,比如,放棄仇恨,你就會擁有愉悅開朗的心情;比如,放棄安逸,你就會擁有拚搏進取的人生……從某種意義上說,放棄,正是另一種堅持。
對於放棄與堅持,人們往往批判前者,讚頌後者。然而,得與失之間從來沒有一個清晰的判斷。我們無須為失去而惋惜,更不能因為執著地堅持要得到而失去生活的意義,有時候,放下即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