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靠積極的心態,實現自己的夢想(1)(2 / 3)

所以,女孩被錄用是理所當然的。幾年過後,這個女孩成了一名財務主管。

自己克製自己,集中精力去做事

自我克製(自己克製自己)是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很多人不能自我克製,也就無法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他們的工作中,完成自己偉大的使命。這可以解釋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的區別。

安大略湖的一位著名的主教曾講述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說明了自我克製對把握人生機會的重要性。

一個商人需要一個小夥計,他在商店裏的窗戶上,貼了一張獨特的廣告:“招聘:一個能自我克製的男士。每星期4美元,合適者可以拿6美元。”

“自我克製”這個術語在村裏引起了議論,這有點不平常。這引起了小夥子們的思考,也引起了父母們的思考。這自然引來了眾多求職者。

每個求職者都要經過一個特別的考試。

“能閱讀嗎?孩子。”

“能,先生。”

“你能讀一讀這一段嗎?”他把一張報紙放在小夥子的麵前。

“可以,先生。”

“你能一刻不停頓地朗讀嗎?”

“可以,先生。”

“很好,跟我來。”商人把他帶到他的私人辦公室,然後把門關上。他把這張報紙送到小夥子手上,上麵印著他答應不停頓地讀完的那一段文字。閱讀剛一開始,商人就放出6隻可愛的小狗,小狗跑到男孩的腳邊。這太過分了。男孩經受不住誘惑要看看美麗的小狗。由於視線離開了閱讀材料,男孩忘記了自己的角色,讀錯了。當然他失去了這次機會。

就這樣,商人打發了70個男孩。終於,有個男孩不受誘惑一口氣讀完了。商人很高興。他們之間有這樣一段對話:

商人問:“你在讀書的時候,沒有注意到你腳邊的小狗嗎?”

男孩回答道:“對,先生。”

“我想你應該知道它們的存在,對嗎?”

“對,先生。”

“那麼,為什麼你不看一看它們?”

“因為我告訴過你我要不停頓的讀完這一段。”

“你總是遵守你的諾言嗎?”

“的確是,我總是努力地去做,先生。”

商人在辦公室裏走著,突然高興地說道:“你就是我要的人。明早7點鍾來,你每周的工資是6美元。我相信你大有發展前途。”

後來,男孩的最終發展的確如商人所說。

有強烈的成功欲望,往往就會造就成功

成功人士除了具有不容忽視的才能外,更重要的是有追求成功的欲望。這種強烈的欲望的使他們時刻保持警覺,從不會浪費任何可以成功的機會。

拉文是個猶太人,猶太人喜愛經商的傳統在他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當他剛剛踏上美國土地時,他為自己定下了10年內賺到10億美元的目標,而當時,他口袋裏隻有2萬美元。除了他自己,沒有人把這句話當真,誰都認為這是不知深淺的毛頭小子的夢話,但他按著這個設想去做了。

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口氣確實是大了些。當他成為擁有10億美元的富翁時,花了15年,而不是10年。但誰又能說他不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呢?

有成功欲望的人時刻保持警覺,他們不會浪費掉任何機會。

拉文白天在證券交易所做事。晚上,靠給一個小型補習班講授希伯來語賺錢。

一天晚上,拉文給補習班講完課回家,在路上遇到一位名叫伯森的學生家長。這個人正在做股票生意。兩個人攀談起來。他們從股票的價位,談到希伯來語,最後,伯森談起他投資的一家公司。

這家公司規模不小,並且擁有最新的生產設備和寬敞的現代化廠房。可是,它一直是個冷門公司,經營幾年下來,還是沒有多大起色,其上市股票的價位也始終高不起來。

不過,幾年來,這家公司雖然沒有多大的發展,但始終保持穩定的收益。該公司的股票在市麵上流通的數量不大,買賣也不火,大部分股東都把股票當作儲蓄存款放在那裏。

通過和伯森的談話,拉文感到這是個機會。他認為,伯森是公司的主要股東之一,如果利用伯森對該公司的厭倦心理,也許可以釀成一種對自己有益的“氣候”。他充分發揮這次談話的效力,使伯森甘願讓他幫忙把所持的股票盡早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