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桂花的舅舅從城裏來了,知道了桂花的情況,就把桂花帶到他開的飯店去當服務員。那一年,桂花才15歲。幾個月後的一天,舅舅來到一個雅間,看到桌子上擺著一小盤雕花,是用蘋果雕的,玲瓏剔透,讓人百看不厭。
舅舅端詳欣賞著,讚不絕口,問道:“是誰雕的?”
這雅間服務員是桂花,她說:“是我。”
舅舅一臉疑惑地看著她:“真的?”
桂花馬上拿出一個蘋果,當場雕了起來。她的刀法非常嫻熟,隻用了幾分鍾,一隻雕花蘋果便做成了。
舅舅特別激動:“真沒想到,你還有這個特長。”
桂花說:“我家有個蘋果園,我放學沒事就到蘋果園去。地上蘋果多,我就拿一把小刀削著吃。吃不了,就削著玩,漸漸地就開始雕刻。我天天去果園,從不間斷,現在已經七八年了。”
“太好了,這回你有用武之地了。”舅舅說。
從此以後,飯店宴席上,隻要擺上吳桂花雕的龍鳳鮮花,就會使席麵增輝,令顧客稱讚不已。有時客人要求見見雕花人,當他們一看站在麵前的是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時,都驚詫不已。客人興致高時,要吳桂花當場獻藝。
吳桂花17歲那年,參加了在美國舉行的世界宴會雕花大獎賽,一舉奪魁。
當桂花走下領獎台,記者們一下子都圍了過來,爭著問道:“你的天才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翻譯把問話告訴吳桂花,桂花回答說:“我不是天才,我是一個笨女孩。老天隻給我蘋果,別的什麼都沒有了。”
是的,老天隻給了她蘋果,但這並沒有影響她創造生命的輝煌。興趣是人生的“雕刻家”,而專注便是一把靈巧的刻刀,有了這些就足夠了,就可以雕出芬芳而璀璨的人生。
吳桂花由於長期從事雕刻的專門研究,進而掌握了一技之長,所以才能從眾多的選手中脫穎而出。
把精力集中到一個目標上,就會有所成就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目標太多,往往什麼事都做不好,所以目標要專一。卡萊爾說:“即使是最弱的人,隻要集中其精力於單一目標,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強的人,分心於太多的事務,可能一無所成。”
漫漫曆史長河中,在風浪的吹打下,有人成功,也有人失敗。
失敗者之所以失敗,除了社會的原因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人找不到他們為之奮鬥的具體目標,整天東一榔頭,西一棒錘,今日種瓜,明日點豆,結果一事無成。
而成功者往往能將目光集中在一個目標上,專心致誌地奮鬥,並且在向目標奮進的過程中,常常運用想象提醒自己目標的所在。
拉馬克於1744年8月1日生在法國的畢加底,他是兄弟姊妹11人中最小的一個,也最受父母寵愛。拉馬克的父親希望他長大後當個牧師,送他到神學院讀書。
後來,由於德法戰爭爆發,拉馬克當了兵,因病退伍後,他愛上了氣象學,想自學當個氣象學家,於是整天仰首望著多變的天空。
再後來,拉馬克在銀行裏找到了工作,想當個金融家。
很快的,拉馬克又愛上了音樂,整天拉小提琴,想成為一個音樂家。
這時,他的一位哥哥勸他當醫生,拉馬克學醫四年,可是對醫學沒有多大興趣。
正在這時,24歲的拉馬克在植物園散步時遇上了法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盧梭,盧梭很喜歡拉馬克,常帶他到自己的研究室裏去。在那裏這位“南思北想”的青年深深地被科學迷住了。從此,拉馬克花了整整11年的時間,係統地研究了植物學,寫出了名著《法國植物誌》。拉馬克35歲,當上了法國植物標本館的管理員,又花了15年,研究植物學。當拉馬克50歲的時候;開始研究動物學。此後,他為動物學費了35年時間。
也就是說,拉馬克在24歲以前,雖然做過很多事,但一無所成。從24歲起,他集中精力,目標專一,用了26年時間研究植物學,35年時間研究動物學,於是,拉馬克成了一位著名的博物學家。
古往今來,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像24歲以後的拉馬克一樣,很注意把精力用在一個目標上,專心致誌,集中突破,這是成功者們通用的最佳方案。
曾經有人問牛頓怎樣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他回答說:“我一直在想著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