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智慧與金錢是最完美的組合(1)(1 / 3)

智慧勝過勇力,然而貧窮人的智慧被人藐視,他的話也無人聽從。

——《塔木德》

猶太人將知識視作一種財富,用智慧謀取財富。這種把智慧與金錢相互統一的教育原則,是猶太民族成為世界優秀民族的重要原因。

1.智慧與財富的辯證關係

在經濟社會中,人的成功標誌和價值,更多的是依靠擁有財富的多寡來衡量的。而獲得財富的多少往往和其擁有的智慧的多寡成正比。如果沒有智慧就無所財富。

猶太人便是此中的佼佼者,他們靠自身的金錢智慧,終生不懈地追求財富,為自己贏得生存和發展的機遇。在猶太哲學中,能賺錢的智慧方為真智慧,否則,隻能是個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

猶太商人賺錢強調以智取勝。

猶太人認為,金錢和智慧兩者中,智慧較金錢重要,因為智慧是能賺到錢的智慧,也即是說,能賺錢方為真智慧。這樣一來,金錢成了智慧的尺度,智慧隻有化入金錢中,才是活的智慧,錢隻有化入智慧之後,才是活的錢;活的錢和活的智慧難分伯仲。

基於這樣的觀念,在猶太人看來,即使是一個十分淵博的學者或哲學家,如果他賺不到錢,一貧如洗,那麼學者的智慧隻是死智慧、是假智慧;真正智慧的人是既有學識又有錢的人,所以猶太人很少讚美一個家徒四壁的飽學之士。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加利曾為一個貧窮的猶太教區寫信給倫貝格市一位有錢的煤商,請他為了慈善的目的贈送幾車皮煤來。

商人回信說:“我們不會給你們白送東西。不過,我們可以半價賣給你們50車皮煤。”

該教區表示同意先要25車皮煤。交貨3個月後,他們既沒付錢也不再買了。

不久,煤商寄出一封措詞強硬的催款書,沒幾天,他收到了加利的回信:

“……您的催款書我們無法理解,您答應賣給我們50車皮煤減掉一半,25車皮煤正好等於您減去的價錢。這25車皮煤我們要了,那25車皮煤我們不要了。”

煤商憤怒不已,但又無可奈何。他在高呼上當的同時,卻又不得不佩服加利的聰明。

在這其中,加利既沒耍無賴,又沒搞騙術,他們僅僅利用這個口頭協議的不確定性,就氣定神閑地坐在家裏等人“送”來了25車皮煤。

這就是猶太人的賺錢高招。

猶太人愛錢,但從來不隱瞞自己愛錢的天性。所以世人在指責其嗜錢如命、貪婪成性的同時,又深深折服於猶太人在錢麵前的坦蕩無邪。隻要認為是可行的賺法,猶太人就一定要賺,賺錢天然合理,賺回錢才算真聰明。這就是猶太人的經商智慧的高超之處。

猶太人認為金錢為智慧的尺度。即活的錢比不能生錢的智慧重要,但能生錢的智慧比單純的財富重要;而活的錢與能生錢的智慧不分高下。猶太人正是運用智慧與金錢的辯證統一的觀點,摘取了“世界第一商人”的桂冠。

下麵這則笑話可以證明:

卡恩站在百貨公司的前麵,目不暇接地看著形形色色的商品。他身旁有一位穿戴很體麵的猶太紳士,站在那裏抽著雪茄。

卡恩恭恭敬敬地對紳士說:

“您的雪茄很香,好像不便宜吧?”

“2美元一支。”

“好家夥……您一天抽多少支呀?”

“10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