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說的楊哥名叫楊順林今年六十多歲了,兄弟姐妹八個他是老大,他們父母都不在人世了,長兄為父兄弟姐妹都聽他的話,雖然分家了幾家很團結和和睦睦的。
楊順林在村裏是個能說得上話的人,聽說土改的時候衝鋒在前是個標兵,破除封建迷信是個積極分子,就是他帶頭往龍山上埋人的並參加過縣裏的表彰大會。
楊順林從進到廟房裏他就沒說過一句話低著頭認真地聽龔爺爺講。
現在沒有按手印的就隻剩下他們幾個外鄉人了其實他們都看著楊順林的。
每次鄉裏來人處理村民墳地糾紛的事,楊順林就成了村民們議論的重點對像:
村裏土改完成後革命的重點轉入到了破出封建迷信上來,鄉裏派來了工作組蹲點呂永光帶隊。
我們村“龍山上不能埋人,埋了公雞不叫”是全鄉比較突出的封建迷信案例被例為了縣裏的重點。
工作組麵臨的問題是“龍山上不能埋人”解放前龍山上是沒有人敢去埋怕的是壓到龍怕的是公雞不叫。解放幾年了這些封建迷信思想已經批來批去還是沒有人敢往龍山上埋人怪事了!
呂永光帶領的工作組在我們村破除封建迷信整整工作了一年毫無進展一點突破都沒有一點成績都沒有,工作組感到鬱悶!意識到封建迷信的觀念確實是根深蒂固。
呂永光經過學習了“不破不立,破就是為了立”的指示後茅塞頓開。針對龍山上不能埋人的事,明白了解放前沒人敢往上埋人是因為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縛,現在封建迷信破除了思想解放了就要鼓勵村民往龍山上埋人要與舊的傳統觀念決裂這就是一破一立。問題的關鍵是要去實踐去證明龍山上埋了人公雞叫還是不叫讓這條封建迷信的村規不攻自破。
呂永光為了自己想出這樣的好辦法興奮不已成天琢磨著往龍山上埋人的事,自家的祖墳肯定不會遷來工作組其他人員也不可能遷來,誰來當這個試驗品呢?在村裏動員來動員去開了很多次會議村民沒一個響應的。
呂永光經過調查了解知道楊順林是土改時期的標兵敢說敢做是個人物,現在村裏破除封建迷信就把楊順林樹成了積極分子組織培養的對象,他就成了龍山上埋人的帶頭人了。
楊順林帶頭往龍山上埋人,十多年來他就沒有消停過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成了小山村傳奇人物茶餘飯後談論的焦點:
楊順林剛解放的時候四十來歲火氣正旺想入黨想當村長是條漢子,在村裏破出封建迷信的問題上做出了表帥,把父親的墳從龍山腳下遷到了龍山上是村裏第一個頂著“公雞不叫”的壓力敢把墳埋到龍山上的第一人。
楊順林是縣裏樹立的典型人物,破除封建迷信有功參加過鄉裏縣裏表彰大會披過紅戴過花跟領導一起合過影照過像,村民隻要到他家裏他都會主動介紹照片上是誰誰誰講述他值得驕傲的故事。
當時大家也佩服他膽子大“公雞不叫”都敢碰!他走起路來頭抬得高高的臉上總掛著微笑滿麵春風很得意的神態。
外鄉搬來的村民也爭先恐後打著破除封建迷信的旗號搶占龍山這塊風水寶地。本民族的村民已氣不過也去搶占龍山這塊風水寶地。
工作組的組長呂永光別提多高興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話一點都不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呂永光為自己的工作方法感到自豪楊順林就成他的紅人了。
我們村幾百年幾千年“龍山上不能埋人”的村規就因埋了人公雞天天叫給破了!工作組帶著楊順林到鄉裏縣裏講體會講心得傳授經驗忙得不亦樂乎在全縣影響很大。
呂永光成績突出升官了調到縣裏當上了副縣長後來聽說官做大了又調到州上去任職,楊順林還一直叫他呂縣長。楊順林老婆家成分不好黨沒入上村長也沒當上給別人做了嫁衣裳自己啥都沒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