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綜述
國際貿易的研究對象
國際貿易是指世界各國之間貨物和服務交換的活動,是各國之間分工的表現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國在經濟上的相互依靠。
一、國際貿易課的任務
國際貿易是研究國際貿易產生、發展和貿易利益,揭示其中的特點與運動規律的學科。
二、國際貿易課的研究對象
國際貿易課的研究對象大體上包括以下四個方麵:
(一)各個曆史發展階段,特別是資本主義階段國際商品流通的一般規律性
國際貿易是個曆史範疇,它是社會生產發展的必然結果。
原始社會後期,隨著社會分工的出現,個別地區有了部落之間的商品交換。隨著私有製的出現,產生了奴隸社會,部分產品作為商品在國與國之間進行交換,出現了國際商品交換的萌芽。到了封建社會,這種商品交換有所發展。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社會分工不發達,自然經濟占居統治地位,因此,對外貿易發展緩慢,國際商品交換隻是個別的、局部的現象,還不存在真正的世界市場,更不存在名副其實的國際貿易。
14、15世紀,在西歐出現了萌芽的資本主義生產。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等城市,以及波羅的海和北海沿岸的漢撒同盟諸城市,都已成為歐洲的貿易中心。15世紀末16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發展、地理上的大發現,以及海外殖民地的開拓,歐洲貿易中心從地中海區域擴展到大西洋沿岸。葡萄牙的裏斯本、西班牙的塞維爾、尼德蘭的安特衛普、英國的倫敦等,先後成為繁盛的國際貿易港口,其貿易範圍遍及亞洲、非洲和美洲。對外貿易的發展,國際交換的擴大,逐漸形成了區域性的國際商品市場。
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60年代,以蒸汽機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獲得了驚人的發展。英國及其他歐洲先進國家和美國,相繼完成了產業革命。資本主義生產從工廠手工業過渡到機器大工業,使工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得到空前的大發展。這場產業革命直接推動著社會關係和國際關係的深刻變革,標誌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全世界的勝利。
產業革命發生後,形成了一種同機器大工業中心相適應的國際分工體係,它轉化為巨大的世界範圍的社會生產力。國際分工是國際商品交換的基礎。資本主義國際分工體係的形成,加上大工業提供了現代化的交通通訊工具,把世界聯結成為一個整體,形成了世界市場。在世界市場上,各國的勞動通過國際交換而成為全世界社會勞動的一部分。世界市場的形成,大大促進了國際交換的發展。據統計,在19世紀的前70年中,世界貿易額增長了6倍多。世界交換的迅速發展,導致了世界貨幣的出現。正如馬克思指出的:“隻有對外貿易,隻有市場發展為世界市場,才使貨幣發展為世界貨幣。”
國際貿易的研究方法
一、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研究社會科學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永遠是指導我們進行國際貿易學科研究工作的強大理論武器。
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是研究一切社會科學的方法。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各項原理也完全適用於國際貿易學科的研究。
二、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方法論的指導下,研究國際貿易時應該遵循以下幾項基本原則:
(一)曆史與邏輯統一的原理
馬克思主義國際貿易學科與資產階級國際貿易學科的根本區別,首先就在於它能能動地綜合國際貿易曆史與國際貿易理論,也就是采用曆史與邏輯統一的原則。馬克思指出,在分析經濟現象時,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而必須用抽象的方法來代替二者。曆史和邏輯的辯證統一,是研究國際貿易的曆史、現狀和未來的方法論的基礎。根據這一原理,我們在研究國際貿易問題時,既要注重理論的研究,也要強調曆史的和現實材料的分析研究,把二者有機地、辯證地結合起來。
(二)遵循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原則
在研究中,應從國際貿易中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對國際貿易的曆史、現狀作出具體分析,要分析國際商品交換中的利益與矛盾及其表現形式,研究它們的運動和變化,防止僵化和片麵性。國際貿易學科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但不能拘泥於若幹現成的結論),繼承和吸收各個時代、各個國家國際貿易理論與學說中的一切有價值、科學的成分;同時大量地占有資料,進行深入、細致、客觀的研究,力求從理論和實踐上說明國際貿易的變化規律。
(三)從生產方式出發,分析對外貿易的地位與作用
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兩個方麵。國際貿易既然是國際間各國貨物和服務的交換,因此,各國對外貿易的性質、地位和作用取決於各自的生產方式。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在國際貿易發展中,生產力的發展決定其發展的速度、交換商品的內容、貿易的利益、貿易的方式,同時,國際貿易也體現著各國的生產關係。在國際貿易學科研究中,不能隻講國際貿易中的生產關係,而不講生產力對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作用和國際貿易對經濟發展的反作用;同時,也不能以國際貿易對生產力發展的重要作用來抹煞國際貿易中的生產關係。
(四)堅持生產和交換辯證關係的觀點
一方麵,我們應當堅持生產決定交換的原理。生產是國際貿易的基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一再指出,經濟科學隻是在以生產為出發點,而不是以流通為出發點的時候才成為科學。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結論說,在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因素的相互關係中,後三個因素隻是消極的和被動的。恰恰相反,其他三個因素對生產過程是有反作用的,有時會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或阻礙作用。從曆史到現在,國際貿易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國際貿易的概念
一、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
對外貿易(ForeignTrade)是指一國和地區同別國和地區進行貨物和服務交換的活動。從一個國家來看這種交換活動稱為對外貿易。從國際範圍來看這種貨物和服務交換活動,就稱為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Trade)或世界貿易。海島國家,如英國、日本等,也常用“海外貿易”表示對外貿易。
包括貨物與服務的對外貿易稱為廣義的對外貿易。如不把服務包括在內,則稱為狹義的對外貿易。
二、總貿易體係與專門貿易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