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線之後,周禹想到這些,不由搖頭失笑。
曾幾何時,他隻是一個農民,而現在,卻似乎成了整個地球最不可或缺的一個人。其中變化,真真是造化弄人。
所以這人呐,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呀。
要是周禹的生活一早就安安穩穩,哪兒會有現在?
就算有,也不會變化如此迅。
都是被逼的。
現如今,改造星球環境的技術也研究出來了,接下來,周禹還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星際間的通訊技術。
回顧當初,就是因為通訊方麵的緣故,才引動了隨後的諸多大事。精神世界,由此而起,宇宙飛船等項目,也是以此為引子,才誕生的。
到最後,問題竟又回歸到了最初。
還是通訊問題。
星球內的通訊,實話,已經沒有繼續深入鑽研的必要。但星際間的通訊,卻仍然是一片空白。
研究人類的曆史,可以看見,人類的展,與通信技術息息相關。
譬如古代大夏,實際上不少的朝代,都有能力繼續開疆拓土。但為什麼沒有?通訊技術,就是一大障礙。
古代王朝,邊疆生了事,幾個月甚至一年半載,才會被中央朝廷查知。等知道的時候,什麼都晚了。
所以,隻需要守住老祖宗傳下來的地盤就夠來,開疆拓土沒有了必要。打下再多的疆土,控製不住,又有什麼用呢?徒費人力,勞民傷財。
而現在地球要進入星際時代,對星際間的通訊,就有了迫切的需求。或者,周禹對此有迫切的需求。
就地球本身而言,還沒到那個時候。
星際時代,疆土這個概念,就模糊化了。就像許多裏寫的那樣,也許個人、家族之類的,就能占據一個星球。
宇宙太廣袤了。
如果星際間的通訊技術達不到要求,就跟古代王朝沒有什麼差別。一旦有什麼事情生,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傳回地球本土,失效太差。
而周禹打算搬遷到木星去居住,卻也不代表他放棄了地球。
所以,與地球間的聯係,仍然要緊密。
因之星際間通訊技術,就迫在眉睫。
不過星際間通訊技術並非毫無頭緒。當初周禹在研究有別於地球原本的通訊體係的時候,就立下了兩個項目,最終選擇的,是生命精神力場通訊這個項目。
而另一個,星球磁場通訊技術,便擱置了下來。
如今,正好可以重啟這個項目。
周禹用盤古一號推演過,星際間的通訊方式,以星球磁場通訊技術最為方便和實用。處於宇宙環境中的所有星球,都有自己的星球磁場。而星球磁場,幾乎是星球在星空中定位的主要因素。
其外在的一個表現,就是引力。
比如太陽係,各個星球的分部,其運動軌跡,都是由此來決定的。
因此,星球磁場,在宇宙環境中,非常的穩定。除非生然的宇宙災害,比如星球爆炸、恒星熄滅等災害,否則星球磁場絕對不會產生較大的變化。
正是利用這種特性,才能最安全和便捷的達到通訊的目的。
星球的磁場,有內外之分。內部磁場就不用了,外部磁場,便體現在星球間的牽引,也就是引力。
星際間通訊技術,就需要依賴這種外部磁場為載體。
周禹打算先淺層次的研究出一套適用於海王星、木星、金星、水星以及地球,這五顆星球之間的星球磁場通訊設備,先完成初步星際通訊網絡的搭建。
至於更深層次的,以後再慢慢完善。
畢竟,不同的星球,因為其組成物質的差別、質量、體積的不同,導致其本身的星球磁場的頻率,各有不同。每個星球都不同。
所以,初期隻能先研究特定的某個或某幾個目標星球的磁場頻率,來完成初步構造星球磁場通訊網絡。這個網絡,初期肯定十分簡陋,隻能在特定的幾個星球之間,完成訊息的交流。
而要擴大和完善這個通訊網絡,則有兩個研究方向。
第一個,一步到位——透析星球磁場的本質,從本質著手,高屋建瓴,忽視所有星球磁場頻率的不同,直接完成星際通訊網絡的構建。
第二個,便是笨辦法。人類的足跡到了那個星球,就研究這個星球的星球磁場頻率,將之與之前的通訊網絡勾連起來。
第一個太難,要完全解析星球磁場的本質,這無異於中的證道成聖。這是宇宙的基本法則,如果能解析通透,完全理解,僅憑這一種技術,就能將文明程度拔升到駭人聽聞的程度。
第二個則簡單許多,隻需要按部就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