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至於你們信不信,我反正信了(1 / 2)

“殿下果然聰慧過人。”沈錫低頭讚道。

驕子擺擺手:“不是我聰慧過人,而的我懂得識人。隻可惜至今沒有一個能為我衝鋒陷陣,攻城拔寨的元帥啊。”驕子想著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劉先生,雖然學究天人,但是這霸氣不足,難以駕馭大軍。而古先生武功冠絕天下,卻不懂得行軍布陣。而沈錫陣法精妙,更熱衷於商業管理,而不懂得與三軍將士相處。眼下隻能事事親躬,來激勵將士們的士氣。隻是將來一旦戰線分散,自己則無暇顧及,如今他需要的正是一個能獨當一麵的將帥之才。

在海島之上,兩千對兩萬,那一戰曠古絕今,異常精彩。本想將他們收於麾下,加以調教,他日必成大器。隻可惜不願讓他們嫌惡,而拖延至今。他們更是嶄露頭角。太湖之戰,包資身先士卒,射殺了敵軍首領。激發了全軍將士的士氣,在逆境中,取得了一次暢快淋漓的勝利。而閔嶽更是決勝於千裏之外,一封書信,不費吹灰之力,取下了播州城。更將播州軍民收於麾下。

這一年多以來,他們不但把杭州幾乎全部吃下,更是發展壯大了一支數千的隊伍。沈錫笑著說道:“驕子殿下,你可知這杭州日產多少黃金?”

驕子說道:“願聞其詳。”沈錫低頭笑道:“沈錫不知他們背地裏有多少收入,隻知這六義長街和海濱鹽場,恐怕每日有八千兩馬蹄銀的入賬。”沈錫看了一眼驕子驚訝的神情笑道:“這還隻是表麵的恐怕他們這次出海是想打通海上的貿易路線。此外,他們還賣兵器,鎧甲。”驕子臉色一變:“為何鹽,兵器這些他們也能賣?沒人管製?”

“不是沒人管,而是沒人願意管,他們幾個聰明過人,也圓滑過人,知道如何籠絡人心,投其所好。現在王山就等著他們的逢年過節的大禮,而襄王就等著他們提供的高檔軍器,用以來招兵買馬,抵禦我們。”聽到沈錫的解釋,驕子輕輕的哦了一聲,問道:“那你說對我們是福是禍?

“沈錫相處了他們這麼久,險些就被他們給融進去了,他們為人極重義氣。且又仗義疏財。愛結識天下好漢,救助遭配的人,被稱為“現世的孟嚐君”,家中養著三五百個好漢,又主動關照過往流配的犯人,便殺了朝廷的命官的俠士,劫了府庫的財物的俠盜,他也敢藏在屋裏。這才得到逍遙六義之稱。”但是在沈錫看來他們,他們的“仗義疏財”之舉,也是伴隨社會動蕩而產生的特殊現象。較有遠見的豪紳,看到自身地位的不穩固,便有意識地結交一些俠客和遊民,以為自己一旦陷入逆境之援助。他們不止是是為了自衛,大招英雄前來,名為豪爽,實則為了自保。這些江湖中人極重義氣一飯之恩,能換來以命相報。而襄王世子雖深受推崇,但他畢竟是個貴族,在市民心目中,其為人固然可欽可敬,但在心理上卻有著明顯的距離,使他們之間不能真正融合在一起。而逍遙六義本就是貧寒之人,隻因爬的更高,更快,更讓市民容易接受。

“那沈先生如何看?”驕子越聽越精神。沈錫笑道:“他們並無官職,隻不過是一夥義勇,自古以來義軍無非三條出路:一、如劉邦、太祖皇帝一樣推翻前朝統治,自己開國稱帝,開創萬世基業。他們雖然有能力,卻無天下之心,這天下,必為有心者得之。故而,他們做不到這一條。這第二嘛就如赤眉、綠林、黃巾軍、黃巢、方臘等等一樣,高舉義旗,最後被朝廷鎮壓,遺臭萬年。這一條嘛,他們有能力殺去京師都不願去,這一條更不可能,第三、如朱溫、楊再興、宋江一樣受招安,再謀出路,最後成為軍閥,最終政變,保家衛國而亡。方勉,閔嶽明知自己沒有本事打天下、坐江山,但是就隻采取得過且過的辦法拖延時間,就算將來他們幡然悔悟,縱然最後希望自己再走這第一條道路;也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走一條路,又不願落得第二條道路的下場,那麼隻有第三條路可選。怎麼選?第三條路隻有兩種可能,保家衛國,戰死沙場;奸臣當道,屈死朝堂。殿下,如果是你,你選擇什麼?不能選第一和第二的話。”

驕子笑了笑:“明白了,他們自然會選擇自己認為最容易托付的一方勢力,這方勢力不是襄王,他依附與朝廷,不是朝廷,因為他們看得出結果。那必然是最有能力取勝的一方,就是我們這一方。”

沈錫會心的笑了笑:“童小姐和我義妹項雲嬌的連帶關係,相信我殿下。不過,殿下,我現在算是臥底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