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思忖間,卻聽得閔嶽單膝跪地,唱道:“草民閔嶽,見過楊榮,楊大人!”
其餘諸人一並跪地,方勉這才想到,這四朝元老楊榮,三楊輔政,這才撐起了明朝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當真功在千秋。
“哦?小兄弟竟然識得老朽?”楊榮也是一陣驚愕。
“楊大人曆事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竭盡才智,正直勤勞,安定社稷,愛民親仁,不失為賢相。功在千秋,傳頌於民,如何能不識得?”閔嶽高聲說道,閔嶽熟知大明史事,楊榮此名,擲地有聲,如何能不知。
“諸位小兄弟請起,老朽觀諸位身披甲,腰懸刃,不知是江湖遊俠還是襄王門客,或王僉事手下?”說道王僉事時,聲調明顯有變。
方勉低聲說道:“回稟楊大人,我等乃是一介小民,披甲帶刃乃是為了防止山賊宵小,劫財害命。”
“唉,想我大明開國七十餘年,太祖皇帝開國以來,勵精圖治,北伐蒙古,南征安南,伐錫蘭,牽爪哇,七下西洋,威震四海。如今卻被這些內侍結黨營私,勾心鬥角。大明帝國岌岌可危,老朽年以七旬,命不久矣。這杭州城外竟然尚有宵小山賊。老朽愧對成祖。”楊榮仰天長歎,老淚縱橫,國將不國,外憂內亂。一代忠臣,竟落得對著幾個無知小輩長籲短歎。
“老朽今日能與幾位小輩悵然!卻還不知諸位高姓大名。”楊榮調整了情緒,對著方勉問道。
“小人姓方名勉,乃是從海上而來。”方勉答道。
楊榮一驚,疑問道:“莫非是民間傳聞在海上雷擊倭寇之方勉?”
“小人誤打誤撞,這才得以擊殺倭寇。”方勉謙虛地回答道。
“方小兄莫要謙虛,那後麵諸位,便是方小兄的身懷絕技的諸位結義兄弟?”
“楊大人謬讚了,我等哪裏當得起。”
“當得起,少年英豪當須如此,諸位為何不為過效力?”楊榮滿口稱讚。
“方勉與兄弟乃是山野草民,如何敢奢望入朝為官?楊大人此是何往?”方勉見楊榮有心拉攏,便岔開話題。
楊榮為官多年,知方勉毫無為官之心,便暗暗歎了口氣道:“老朽回鄉祭祖,此時回京複命,既然方小兄無心為官,那老朽也不強求,就此別過,隻望小兄弟誌在千裏,為國為民。”
方勉正待告辭,閔嶽立刻湊到方勉耳邊耳語幾句。方勉立刻對著正要行進的馬車喊道:“楊大人請留步!”
楊榮一聽方勉叫喊,不顧自己的身體,衝出來道:“莫非方小兄回心轉意?願與我入朝?”
方勉一見楊榮如此,便知道楊榮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努力想找個接班人,牽製王振。便婉轉道:“方勉願率眾與楊大人同行,不知楊大人是否放心?至於入朝一事,再從長計議如何?”
“不可,你等身背凶器,如何能與大人同行?”那甲士出手阻攔。
楊榮揮揮手道:“老朽行將就木,便是不被刺也活不了幾年了,便讓他們同行吧,我有些許事要與方小兄談論。”
“是!”那甲士怏怏而回,卻還警惕的盯著方勉等人。
方勉看著正不斷瞄著他的護衛甲士,便開口問道:“兵大哥,此次你們一路行來,可曾遇到山賊?”
那護衛昂著頭道:“何方山賊敢如此大膽,會來打楊大人的主意?何況我們這護衛雖然隻有區區數十人,卻都是聖上精挑細選的高手,便是來一兩夥山賊那也是隨便打發了。”
“這麼說,還是有的?”方勉問道。
“不知何方山賊,不知天高地厚,三番五次前來騷擾,均被打發了。這杭州官道居然也有山賊,待楊大人稟明聖上,將這杭州大小官員一並治罪。”
閔嶽撥馬上前,問道:“那夥山賊是否隻是騷擾,阻攔楊大人行路,未曾下殺手,或是搶劫財物?”
那護衛想了許久道:“聽這位小兄弟一說,我才看出,說也奇怪,這夥山賊並不正麵交鋒,隻偷襲馬匹,似乎不想讓我們行路,或許是想困住我們好打劫財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