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咖啡慢慢地喝了一口,又輕輕地將咖啡杯放下才說:“約書亞,這是一個好問題。”
他頓了一下,才繼續說:“你知道,我現在根本無法自己將無人物流係統在美國運行起來。這個係統必須要要那些真正控製美國的人同意才有可能運作。這需要讓那些人在其中獲得讓他們心動的足夠的利益。”
“你的考慮沒錯!”史密斯同意他的說法。“控製美國的,不是總統,也不是那些猶太人。實際上是那些財團。因為他們控製了美國的經濟,卻沒有真正控製軍隊。我記得中國有一個為人說話,政治是在槍口中出來的。”
林克笑著說:“原話應當是‘槍杆子裏出政權’。不過你說的也沒錯。真正控製美國的,不是那些猶太人,而是那些財團。這些財團控製美國的實業,雖然他們不一定比猶太人更有錢,但是猶太人實際隻是控製著表麵上控製著金融。但那些財團也有自己的金融體係。他們彼此之間隻保持著相對的平衡而已。”
一個國家沒有金融最多隻是亂一陣時間,但是沒有實業,那才叫真垮。
美國的曆史就能很真實地反應出來。美國不知道經曆過多少次金融危機。但是金融沒有之後,隻要有一個強硬的總統,軍隊支持,金融也不得不拿出錢來支持實業。
比如大蕭條時期。美國不僅打擊了金融業,發展了工業。
當時美國的財團甚至在資助屠殺猶太人的德國。比如波音,比如杜邦都做過那樣的事。後來到了二十一世紀猶太人還要秋後算賬。
那未必是猶太人控製得金融係統和控製著美國實業的本土財團之間的鬥爭。
再有一個例子,美國之所以出兵二戰,不是為了金融,而是為了實業。
那是美國猶太人不得不做出的一種妥協。他們必須將金融扶持實業,讓實業在戰爭中得到巨大的利益,那些財團才支持美國政府出兵。
不過在那之後,實業不得不退縮了。因為猶太人通過金融製造了一個虛假的繁榮,或者說給美國人製造了一個富有的假象。讓美國的工業因為人工成本的問題陷入了困境,直到完蛋。
比如東北部的那幾個曾經舉世聞名的汽車城,在零八年完全變成了鬼城,變成了黑人區。
猶太人是怎麼做做到這一點的?首先是讓美國人習慣於提前消費,然後通過持續的繁榮,讓美國白人人對薪水的要求越來越高。然後,不斷提高黑人的地位——大法官就出現多次黑人——讓全美國人的人工成本不斷提高。另外,還通過立法讓工會得到更多的權力。
這些對實業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於是美國工業越來越薄弱。不過美國的財團在金融發展起來後,在其中賺的未必比猶太人少。
現在,林克其實就是給那些財團提供一個新的工具。他不認為那些財團會真的無動於衷。他們現在還不動聲色,隻是想讓自己主動找他們合作,好在其中獲得更大的利益。
他笑著說:“約書亞。你知道無人物流係統在我手上。但是我需要給其他人足夠的利益。所以我可以不追求主導。但是我追求的是在項目中的超然地位。他們可以追求他們的利益,但是我必須會保證我自己的利益。對於我們之間的合作而言,我更重要的目的是,獲得更多的籌碼。”
林克找銀行合作,目的是想向那些財團表明態度,如果他們不願意合作,他也是可以找那些猶太人財團的。猶太人在美國勢力,力量可不小。公知數目更加是多。林克要是聯合猶太人,未必就不能完成自己的計劃。
隻是他的計劃,並非隻是單純想推廣那個項目。他要的隻是時間。主導地位他可以讓出,但是那些人也必須尊重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