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國計算機專家夏培肅(1 / 3)

歸國計算機專家夏培肅

夏培肅,女,1923年7月出生於四川江津,1945年國立中央大學畢業之後又進入上海交通大學讀研究生。1947年留學英國,攻讀電機專業,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學位。1951年,回國參加建設。1956年,設計試製成功中國第一台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現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留學英倫,為國灑淚

夏培肅,1923年7月28日出生於四川江津一個世代書香之家,父親夏芝宇是清末的舉人,因對清王朝的腐敗統治不滿,曾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前奏——川漢鐵路的保路鬥爭。母親黃孝永畢業於師範學校,對女兒們的教育十分用心。夏培肅四歲半就開始入學,上了三年半小學,然後在父母的安排下,在家中學習了6年,其中半年學習了高小全部課程,4年學習了中國古典文學、中國曆史和英語,一年半學習初中課程和高中數學。1937年,她14歲時便以同等學曆考入高中,1940年以全校第一的成績畢業,同年考入中央大學電機係。1945年,她大學畢業後進入上海交通大學電信研究所當研究生。

1947年的一天,夏培肅這位年方24歲的清純女子,漂洋過海,來到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電機專業。

愛丁堡是英國的名城,文豪們筆下的“愛丁堡監獄”,更使這座保留著古堡的城市充滿了保守而神秘的色彩。嬌小細嫩的夏培肅,很少有人把她與一位攻讀學位的博士生聯係起來。夏培肅到愛丁堡大學以後,經人介紹住在一個房東家裏。

房東太太開朗而熱情,夏培肅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禮儀教育,與房東一家一直相處得很好。

一天,夏培肅看到房東太太的小女兒在讀一本地理教科書,上麵有一節是介紹中國的。她很好奇,就拿過來看了起來。不料,上麵卻寫著:中國的女人都裹小腳,男人吸鴉片。中國人晚間早早就睡覺,因為沒有電,沒有錢買點燈的油。中國人吃豬肉,是因為人多地少,沒有地方放牛羊,隻好圍個圈養豬。……

夏培肅很生氣,就對房東太太說:“這書上寫得不對,中國不是這個樣子的,你們根本不了解中國,不能讓孩子這樣去認識我們中國。”

房東太太不接受,說:“你們中國不是這個樣子又能是什麼樣子?你說說?!”

夏培肅嚴正地說:“中國人為什麼抽鴉片,還不是英國侵略中國的結果,侵略者把大量的鴉片運到中國,還發動了鴉片戰爭,開展不平等貿易,掠走了中國大量的黃金、白銀和物產,而反過來又說中國人是鴉片鬼!”

房東太太說:“你們中國就是落後,到處都沒有電,你說是不是?”

夏培肅說:“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幾千年的文明曆史,過去一直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地方,將來,我們不光會有電,你們有的,我們都會有!”

兩人互不相讓,爭得麵紅耳赤,房東太太輕蔑地說:“你們中國就是窮,這誰都知道。”然後盯著她說:“我們經常捐很多舊衣服給你們,你收到了沒有?”

一股莫名的酸楚從心底湧起,但夏培肅忍住了,沒讓淚流下來。她不再與她爭論,扭頭回到自己的房間。她默默地坐著,淚默默地流著,這淚,有恥辱,有憤怒,有不平,有不服,她在心裏默默地喊著:“等著瞧吧,外國人能做到的,中國人也一定能做到!”

夏培肅刻苦攻讀,對非線性振蕩及電子線路的變參數振蕩理論進行了深入研究,完成了博士論文,提出了一種分析非線性係統的圖解法,於1950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作博士後,其間與在數學物理係讀博士後的同學楊立銘結婚。婚後,他們便一同攜手於1951年回到祖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

40多年以後,一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夏培肅說:“那種感覺,是恥辱?是憤怒?是不平?是不服?說不清楚。反正這件事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這也可能是後來我發展的動力之一吧!”正是有了這種動力,夏培肅使我國的計算機事業從無到有,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

建國初始,百業待興

50年代初期的中國,滿目瘡痍,百業待興。夏培肅滿懷熱情投入到華羅庚先生領導的計算機研製工作中。

1952年深秋的一個晚上,輕風微拂,桂花飄香。在清華大學電訊網絡研究室任副研究員的夏培肅,與三個同行應邀來到清華園華羅庚教授的住處。

在回國後的一年中,夏培肅研究用石英晶體實現電訊網絡中的電抗和電納,完成了理論分析和設計,還設計試製成功一個電解質溶液計算盤,這種計算盤可用於求電訊網絡的穩態解和瞬態解,以及高次代數方程的根,由於上述成果,她已被提升為副研究員。而此時,華羅庚教授請他們來,又有什麼交待呢?

華羅庚教授也是剛回國不久。1950年,全國解放後,在美國依利諾伊大學任正教授的華羅庚立即與妻子兒女回到祖國,一到北京便參加籌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的工作,1952年被任命為所長。

“華先生不是學工程的,也不懂電子計算機,但他卻敏感地看到了計算機的重要意義,並積極倡導和主持研究工作”。

按照華羅庚的意見,數學所的工作主要是進行純粹數學、應用數學和計算機技術三方麵的研究。在數學研究上華羅庚手下可謂人才濟濟,可計算機技術的研究開發,則要借助國內從事機電研究的專家了。

華羅庚教授熱情地接待了自己的客人,待大家坐定後,便向他們談了打算在數學所開展電子計算機研究的意圖,歡迎他們參加這一工作。

夏培肅心裏很激動,她深知發展電子計算機事業對國家的科學、建設和國防都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而我國這方麵還是空白,這正是她學以致用、報效祖國最好的用武之地,於是欣然接受了任務。

1953年,夏培肅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在華羅庚的組織下,成為中國第一個電子計算機三人科研小組成員之一。

三人小組經過半年多的緊張工作,提出了研製中國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設想。1954年,中國科學院進行學科調整,將全院電子學方麵的工作集中到近代物理研究所,夏培肅繼續從事電子計算機科研工作,而另外兩個人則去搞其他項目了,這項工作實際上落在了夏培肅一人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