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認真處理聽眾來信

聽眾來信是送上門的老師。隨著廣播事業的發展和廣播宣傳影響的擴大,聽眾來信越來越多。處理聽眾來信是廣播電台的一項重要工作。中央電台除了及時編寫《聽眾來信彙編》或專題彙報外,還按月向編輯部提供來信綜述,供改進廣播宣傳參考。例如,在新聞改革中,中央電台加強了廣播評論,引起了聽眾的興趣和關注,他們對改進中央電台的評論工作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中央電台認真研究聽眾意見,製定了改進評論工作的方案和具體辦法。中央電台的《廣播評論選》出版以後,聽眾工作部給“積極聽眾”每人寄了一本,請他們提意見。內蒙古聽眾王久明細心閱讀《廣播評論選》中的每一篇評論,把發現的問題寫在書上,把書寄回聽眾工作部。他從文章的主題思想、邏輯結構到文字、標點的使用,提出了許多好意見,還對七篇廣播評論進行了比較全麵的分析,寫出了評語。

聽眾讚成什麼,反對什麼,有什麼疑慮,有什麼願望,往往在來信中反映得一清二楚。認真分析、研究這些聽眾來信,可以開闊思路,不斷發現新的題材,擴大報道麵。有的聽眾來信給電台提供了寶貴的材料,新鮮的問題,有的甚至還是廣播電台獨家新聞的來源。一九八二年十一月遼寧電台的聽眾來信反映,沈陽市豆製品供應緊張,雙職工家庭很難買到豆腐。遼寧電台根據這個線索派記者到市場調查,發現豆腐供應緊張的原因,一是投入的原料少,二是供應的網點少。記者就這兩個問題和沈陽市二商局聯係,請他們研究改進措施。二商局經過研究,采取了增加投料、增加供應網點等四條措施,緩和了豆製品供應緊張的情況。遼寧電台在全省《聯播》節目中作了報道,是當時比較有影響的獨家新聞。

聽眾來信常常反映群眾對黨的方針、政策和重大事件的看法。中央電台和地方電台注意從聽眾來信中發現帶有普遍意義的社會問題,在廣播中迅速、直接地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願望和呼聲,通過社會輿論促成問題的解決;或者寫成內部材料,供領導同誌和有關部門參考。例如,寧夏電台有的聽眾來信反映,工礦區“勞模難當,先進受氣”,要求電台通過廣播扶正祛邪,樹立先進光榮的社會風氣;農村聽眾來信反映,實行聯產承包責任製以後,有的專業戶出了名,參加會議、接待參觀、記者來訪等活動太多,影響他們的生產和生活。寧夏電台抓住這些帶普遍性的問題加以評論,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聽眾來信中除了有關廣播宣傳的內容以外,還有大量個人的問題和要求,如托購物品、求醫問藥、訴說疑難等,電台的聽眾工作部門都盡力為他們服務。陝西省城固縣柳林公社代家山大隊聽眾唐小玉是個從小癱瘓臥床的女青年。她在萬般苦惱的情況下寫信給陝西電台傾吐衷腸。陝西電台的編輯先後給她寫了十幾封熱情的回信,鼓勵她堅持同疾病作鬥爭,樹立對生活的信心。她在信中說:“從你們一點一滴、默默無聞的工作裏,使我感到了黨的關懷,人民的厚愛,衝這點,我就要活下去,要用比常人多十倍、二十倍的努力,使自己成為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她自強不息,靠收聽廣播學完了中學英語,還自修了大學英語。她頑強地堅持鍛煉和治療,後來可以借助拐杖自己走路了。

三、到聽眾中去調查研究

為了了解更多的實際情況和聽眾的意見,各廣播電台不定期地到聽眾中去作調查研究。三十多年來,中央電台和地方電台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發調查表等方法,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使廣播宣傳更加有的放矢。

(一)對聽眾基本情況的調查。這種調查是廣播電台的一項基本建設,關係到廣播宣傳的方針大計。

上海電台從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八三年先後進行過5次規模較大的聽眾調查,每次一至兩個月,分別調查了五金工人、紡織工人、工人家屬、機關幹部、街道居民等,了解到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籍貫、不同文化程度的聽眾收聽廣播的情況和他們的興趣、愛好、意見。這些調查為改革廣播宣傳提供了依據。一九八三年,上海電台根據上海市統計局提供的人口普查數字對全市萬分之二的人口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有2,179人,涉及267個單位,獲得了大量數據和第一手資料。

這類調查許多電台都進行過,是廣播電台的一項基本業務,隻要經常堅持,長期積累,就能積小功而見大效。

(二)為組織宣傳所作的調查。這種調查主要是為當前的廣播宣傳服務,任務明確,目標集中,收效明顯。各電台都比較注重這種調查。例如,中央電台為了把節目時間表調整得更加適合聽眾的需要,一九八○年曾派出3個調查組分別到華東、中南、西南、東北、西北等地區調查,根據調查研究的結果製訂了新的節目時間表。湖南電台為了製定改進節目設置方案,一九七九年十月派出4個調查組,分別到湘潭、株洲、衡陽、漣源、邵陽等地區聽取聽眾對各類廣播節目的意見,根據聽眾意見訂出了改進節目的方案,恢複了“文化大革命”以前很受歡迎的《廣播雜誌》和《湖南各地》節目。一九八二年一月,湖南電台在各類節目中播出了《征求聽眾意見的一封信》,在《湖南廣播電視報》上刊登了聽眾調查表;又派出12個調查組到全省11個地區的43個縣、117個生產隊、57個工廠、10所學校,直接聽取了幾千名聽眾的意見。通過兩個方麵的調查,一共征求到各種意見1,718條。根據這些意見,湖南電台在當年六月調整了節目,把新聞節目由7次增加到10次,增設了《湖南快訊》節目,並增加了地方戲曲、相聲和《聽眾點播》節目的次數。

(三)專題調查。這種調查是為解決廣播宣傳中某些重要問題進行的,要求既要全麵占有材料,又要進行科學分析,最後得出結論,幫助編輯部在宣傳上作出決策。例如,由於電視事業的飛速發展,電視機日益增多,曾經出現過這樣的說法:“早晨聽廣播,中午讀報紙,晚上看電視。”晚上的廣播節目是不是沒有人聽了?實際情況究竟如何?一九八三年,有中央電台參加的首都和浙江省18個新聞單位在浙江省的抽樣調查中專門調查了聽眾收聽全天新聞節目的情況。獲得的數據是,晚上聽中央電台《全國聯播》的占37.5%,聽浙江電台《全省聯播》的占36%;早晨聽中央電台《新聞報摘》的占33.8%,聽浙江電台《新聞報摘》的占16.1%;聽中央電台《國際新聞》的占32%,聽浙江電台《國際新聞》的占14%。情況表明,在各類新聞節目中,聽眾最多的還是晚上的《全國聯播》和《全省聯播》。還有一種議論說,電視機正在城市裏普及,晚上在城市裏沒有什麼人聽廣播,這也是不完全符合實際情況的。浙江省抽樣調查的結果是:喜歡聽中央電台晚上《全國聯播》的農村聽眾占69.7%,城鎮聽眾占32%;喜歡聽中央電台早晨《新聞報摘》的農村聽眾占69.1%,城鎮聽眾占30.9%;喜歡聽浙江電台晚上《聯播》的農村聽眾占77.7%,城鎮聽眾占22.3%;喜歡聽浙江電台早晨《新聞報摘》的農村聽眾占75.1%,城鎮聽眾占24.9%。從調查所得的數據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論早、中、晚,中央電台和省電台的新聞節目都有大量的聽眾。廣播電台晚上的各類節目,今後不是應當削弱,而是應當加強。人們的工作規律和生活習慣是不同的,廣播的優勢之一就是功能的多樣性。隨著各種收聽工具在城鄉越來越普及,廚房裏,餐桌旁,睡覺前,起床後,夏天乘涼,冬天跑步,收音機都可以伴隨身邊。很多單位都是倒班工作,聽廣播,看電視,各有自己的習慣和規律,不能單純以早晚來劃分界限。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裏,廣播電視親如兄弟,是互相協作,不是互相排斥,更不能互相代替,它們將在長期共存中達到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