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並不是終結,因為曹丕的弟弟曹植同樣擁有曹操的基因,於是他對自己哥哥的妻子也產生了興趣,並寫了隱晦的情詩表達自己思念。曹丕因此囚禁了曹植,勒令他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來,否則就得死。中國的詩歌很短,一般隻有四行,於是曹植憑著自己的才能逃過一死。感謝上帝,那時候中國人——尤其是曹丕——還不了解十四行詩。
由於三國時期流行單對單的決鬥,所以,搜集擅長決鬥的騎士非常重要。曹操雖然擁有“五個象兒子一樣忠誠的優秀將軍”,但這還不是他的全部財富。曹操最重要的騎士都是他的兄弟,像前麵提到與關羽決鬥的獨眼將軍夏侯敦,還有夏侯敦的堂弟夏侯淵。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大將軍,他是同樣姓曹的曹仁,還有曹仁的弟弟曹洪。其實夏侯和曹是同姓,讀得快點就是曹,慢點就是夏侯。曹操就是憑著他的兄弟和兒子,在三國中分得最大一塊蛋糕。
劉備的人種一直是個廣受爭議的話題,據史書描述他的耳垂很大,可以垂到肩膀,而手臂的長度甚至可以不彎腰就碰到膝蓋。可以想象,美國NBA的加內特或者海軍上將羅賓遜應該可以勉強完成後一項,而長耳垂則隻在一些作為藝術品的印度佛陀雕像上目睹類似例子。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如果不是中國曆史學家有意誇張的話,那麼劉備也許是個具有印度血統並符合NBA選秀標準的大個子,並且有返祖現象,因為按照人類學的觀點,現代人種不可能同時具備這兩種特性。
劉備的身世充滿了矛盾與謎團,他自稱是皇室成員,但出身卻隻是一名普通的手工業者,家譜隻能證明他與漢王朝的皇室有著極為遙遠的血緣關係。不過這並不妨礙劉備成為一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擅長溝通,精力旺盛,善於用狂熱的演說來鼓舞群眾;他的皇室身份則為漢朝殘餘的保皇黨們提供了效忠的對象。
所以很快就有幾個具有實力的騎士彙集到他的麾下,其中包括了關羽、張飛和趙雲。不幸的是,劉備拙劣的軍事才能抵消了他在人際關係方麵的成就,他的前半生一直在各大君主與小領主之間到處漂泊——其中甚至包括曹操和孫權——彷佛是聖赫勒拿島上的拿破侖:高貴,為人敬重,但一無所有。
這種窘迫持續到赤壁之戰,劉備得到了三國時期乃至中國曆史上最為睿智的黎塞硫式的宰相——諸葛亮。這位宰相身兼軍事參謀長等多元化的才能,劉備缺乏計劃性的軍事行動被及時糾正,諸葛亮預測到了未來的戰略均勢,並據此製訂了進攻四川的計劃,這一次他們大獲成功。
四川就是中國大地震的省份,可能當時也因為地震的緣故,曹操沒有太留意這塊地方,很可惜在進攻四川時,劉備失去了另一位和諸葛亮齊名的參謀長。這個人名叫龐統,外號是“年幼的披著華麗羽毛的野雞”(鳳雛),由於中國人很喜歡野雞,所以龐統絕對是一個人才。
諸葛亮也有外號,而且比龐統外號更具有威懾力,叫做“潛伏在三國的恐龍”(臥龍),不清楚為何三國時代的中國人,就已經得知遠古時期的爬行動物恐龍,但毫無疑問這是在當時很嚇人的一個外號。
中國人在評論曹操、劉備以及另外一位君主孫權的時候,總喜歡使用天時地利人和(Right Timing,Right Place,Right people)來形容各自的風格。曹操得天時,孫權得地利,劉備則被公認是籠絡人心的高手。他的團隊幾乎薈萃了同時代的精英人物,除去諸葛亮,還短時間擁有智商與諸葛亮不相上下的徐庶、龐統,這幾位都是軍隊參謀長最佳人選。
除此之外,劉備還擁有非常擅長決鬥的五位騎士,號稱“五虎上將”(Five Tiger-like Generals),其中前兩個騎士關羽、張飛一開始就和劉備創建兄弟會,另一個叫趙雲也加入了劉備的兄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