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有了概括性的原則之後,許多問題在發生之前便有了答案。比如,你如果以忠誠作為自己的首要品性,那麼類似於“是否把公司的客戶資料賣給其他公司來換取額外的收入”這些問題的答案就不言而喻了;“我是否去做一個超市的管理員呢?”當你的人生有一定的目標時,那答案也就簡單了,你隻要問自己:“這個職位能否幫我達到我想要達成的目標呢?”如果你沒有這樣一個大的原則,那麼,你就很難正確而迅速地做出決定。
同時,在我們鍛煉認識、把握、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絕對不要以為習慣了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們永遠不能停止對自身的改進,應當努力去尋求改進的方法。這才能讓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有新的進步和提高。
修煉:
1.持有任何問題都有解決方法的信念。任何人都有可能陷入一時的困境,麵對問題毫無辦法,我們的大腦麵對各種沉重的打擊,一時也可能陷入迷茫狀態。麵對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堅信問題總是有解決的方法的,有了這種信念才會使我們去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我們也會因此而獲得最後的成功。
2.學會從腳踏實地解決小問題開始。從積極的方麵訓練我們的思想並使之富有創造力,並不是要我們好高騖遠,幻想一些不切實際的問題的解決。要想使自己逐漸成為解決問題的專家,必須從解決身邊的小問題開始訓練。思考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是一點一滴逐漸培養起來的,那些幻想一蹴而就成為處理問題的行家裏手的想法是不會有好的效果的。
3.別讓“滯腐”阻斷思想的進步。美國西北國家銀行的總經理德克說:“事業上失敗的一個重大原因,便是我們常說的‘滯腐’。無論哪位經理,如果讓這種‘滯腐’滲入他的思想,那麼他的思維就會類似於被木塞堵住了。”人們在年輕事業剛剛起步時,思想大多是能跟得上社會發展的,但隨著其對專業領域的不斷熟悉和技能掌握,他的思想也會逐漸變得陳舊而腐朽。如果此時不能及時改進他的思想,這就叫“滯腐”,也就是說他的思想不能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而這種情況的出現,會使我們的思想止步不前,在新事物麵前手足無措。
4.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這種辦法對簡單或複雜的問題都適用,無論是商業的、管理的、組織的、各種人事的、科學研究等等的問題都一樣。把複雜問題分成若幹簡單的問題,用“是”或“不是”去回答,直到解決這些問題為止。
5.善於用概括性的原則判斷事物。使用概括性原則,把握事物的本質,是我們快速準確思考問題的內在邏輯,也是我們反應敏捷,行動迅速的首要前提。
四、增強記憶力
要擁有一個聰明的大腦,記憶力是不可缺少的條件。較強的記憶力能使我們記住並熟練使用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能使我們迅速地掌握新知識,能使我們更快地接觸陌生領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使我們在與人打交道時更容易溝通,並建立融洽的關係。當然,如果能擁有超強的記憶力,那你將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麵麵占盡優勢。不過就一般人而言,真正的優勢並不在於是否天生地具有超常的記憶力,而主要在於怎麼樣選擇應該記住的知識以及如何應用一些記憶的簡單法則。
許多人總是喜歡抱怨自己的記性不好,並將其歸結為天生的原因。實際上,其真實的原因是對應當記住的事情缺乏興趣。天生的記性不好,隻不過是其可以尋找的各種原因的借口之一。
若想記住某樣東西,就應該對其保有濃厚的興趣,這是記憶的基本法則。周恩來能記住那麼多人的名字,是因為他喜歡與人打交道,對人有著很大的興趣,這也正是他在國際外交場合善於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的原因。對人的興趣,使他發自內心地想了解別人多一些,對一個人的姓名、相貌、特長、性格等等都會使他在與別人相處時找到最適合的交往方式,因此也就逐漸鍛煉出了他對人的超常記憶力。
同時,對要記住的任何事物,先求理解。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那些不重要的細節上,而是努力把重要的地方弄透徹,然後記憶起來就會輕鬆很多。
我們應當怎樣去理解呢?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分析事物之間的關係,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對於值得記憶的事情要想辦法弄清楚以下幾個問題:它們是什麼?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原因等問題。如果麵對的事情細微不值得我們去考慮時,那也就沒有什麼記憶的價值了。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一件事情與別的事有著許多連帶關係的話,那它就值得記憶。否則的話,就可以放棄。千萬不要讓一大堆無關緊要的事情塞滿自己的頭腦,凡是沒有關聯的事情要及時清理掉,以騰出空間來裝對你有意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