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艦扔完所有炸彈終於開走了,薩摩爾和他的潛艇重新浮上水麵。戰後,摩爾回國重新參加工作,從此,他更加熱愛生命,懂得如何去幸福地生活。他說:“在那可怕的十五個小時內,我深深體驗到對於生命來說,世界上任何煩惱和憂愁都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人的接受度很高,卻往往在最後時,和自己過不去,以極端的方式讓自己受苦。
有許多人要出名,等到出名之後,卻又怪人人注意;女人要男人來愛,等到追求者眾多時,又怪沒有自己的時間。我們常常處於極端矛盾之中,而不自知。
有一個女孩子,一向保守,但由於一時衝動,和男朋友有了婚前性行為。她惱怒、悔恨,卻也安慰自己:“沒關係,他是愛我的!”
後來,他男朋友對她實在是不好,她天天找人訴苦,卻又不離開他。她妹妹勸她:“別再傻了,快些離開他吧!別再和自己過不去。”
她說:“不可以,他是我的第一個男人,也是我的初戀!”
現在,她仍和她的男朋友在一起,偶爾流著眼淚訴苦,偶爾安慰自己:“他總會知道我是真心對他好的!”
我想,也許她要的,就隻是自我安慰而已。她很會勸別人分手,最會講的便是:“別傻了,快離開那個男人,別再白白受苦。”這麼會勸別人的人,最後卻勸不了自己,終究也隻能令自己受苦。
看得開,想得透,做不到,常是我們的通病。將別人的事看得如水中倒影般明澈,將自己的生活戴上老花眼鏡。
一個早婚的婦女,因受了諸多婚姻的苦,勸別人不婚最好,還幫助分析種種,最後便勸人下定決心遠離婚姻。
“可是,我怕我媽會擔心。”別人猶豫。
“別管你媽了,真要決定一件事時,把一切都拋開。”她慷慨激昂地說著。
“可是,”人家又疑惑地問:“你剛才不是說,原來你也是不想嫁,卻在母親擔心的眼神下披上嫁衣?”
“對哦,我怎麼忘了,我就是這樣嫁的……”她沉吟起來。
如果隻能說服得了別人,卻說服不了自己,這不是和自己過不去嗎?
生活悟語
人生苦短,所有的選擇都顯得那麼有限。
如果你偏偏選擇與自己過不去,那麼你的人生將是多麼的蒼白。
看得開,想得透,做不到,常是我們的通病。我們容易將別人的事看得如水中倒影般明澈,而一旦涉及到自己,就會有“老眼昏花”之態。
27.用希望支撐的生命
在郭勇家的隔壁,住著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奶奶,在她26歲的時候,丈夫外出做生意,卻一去不返。是死在了亂槍之下,還是病死在外,還是像有人傳說的被人在外麵招了養老女婿,都不得而知。當時,她惟一的兒子隻有五歲。
丈夫不見蹤影幾年以後,村裏人都勸她改嫁。沒有了男人,孩子又小,這寡守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她沒有走。她說,丈夫生死不明,也許在很遠的地方做了大生意,沒準哪一天發了大財就回來了。她被這個念頭支撐著,帶著兒子頑強地生活著。她甚至把家裏整理得更加井井有條。她想,假如丈夫發了大財回來,不能讓他覺得家裏這麼窩囊寒磣。
這樣過去了十幾年,在她的兒子17歲的那一年,一支部隊從村裏經過,她的兒子跟部隊走了。兒子說,他到外麵去尋找父親。
不料兒子走後又是音信全無。有人告訴她說兒子在一次戰役中戰死了,她不信,一個大活人怎麼能說死就死呢?她甚至想,兒子不僅沒有死,而是做了軍官了,等打完仗,天下太平了,就會衣錦還鄉。她還想,也許兒子已經娶了媳婦,給她生了孫子,回來的時候是一家子人了。
盡管兒子依然杳無音信,但這個想象給了她無窮的希望。她是一個小腳女人,不能下田種地,她就做繡花線的小生意,勤奮地奔走四鄉,積累錢財。她告訴人們,她要掙些錢把房子翻蓋了,等丈夫和兒子回來的時候住。
有一年她得了大病,醫生已經判了她死刑,但她最後竟奇跡般地活了過來,她說,她不能死,她死了,兒子回來到哪裏找家呢?
這位老人一直在我們村裏健康地生活著,今年已經滿百歲了。直到現在,她還是做著她的繡花線生意,她天天算著,她的兒子生了孫子,她的孫子也該生孩子了。這樣想著的時候,她那布滿皺褶的滄桑的臉上,即刻會變成像繡花線一樣絢爛多彩的花朵。
每一次見到這位老人,郭勇都會有無限的感慨。一個希望,一個在世人看來十分可笑的希望,一直滋養著她的人生,支持著這樣一個脆弱的生命在蒼茫的人世間走了幾十個春秋。
生活悟語
沒有什麼比希望更能改變我們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