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域
作者:方圓
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花季相逢,有的女生有了“蓮的心事”,男生有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有甚者,開始偷偷地或者堂而皇之地談起了戀愛。男生、女生之間的朦朧情愫一直是中學生的熱門話題,隨著時代發展,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令家長和學校頗為憂慮。
真愛不是給別人看的
有些中學生在異性交往上越來越開放,有的行為甚至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比如,有在同學中牽線搭橋扮演月老的;有到處晾曬自己真摯的戀情作為炫耀資本的;還有人不隻是在校外,竟然在教室裏、校園裏,旁若無人地做過分親昵的戀人舉動,讓人汗顏。
解讀 情感發育正常不等於已經成熟。由於生理和閱曆的原因,中學生都還處於成長期,遠未成熟。所以,即便是在崇尚個性自由、思想解放的發達國家,也不會提倡中學生戀愛的。這不是對感情的珍視和尊重,也不是真正理解愛的表現,這恰恰是不成熟的表現。真正的愛不是給別人看的,更不會不分場合沒有分寸地示愛。你越珍視這份感情,就越不能讓它變得膚淺;越尊重對方,就越不能褻瀆他(她)。更何況,作為集體中人,你不能不考慮你的行為對自己、對他人、對環境帶來的影響。
戀愛是要有資本的
很多同學會認為,古人在我這樣的年齡早都為人父母了,我還早嗎?於是戲謔地說:“我想早戀可已經晚了。”
解讀 你不要忘了古人生活在什麼樣的時代,古人的平均壽命有多長,古人有著什麼樣的人生。一位父親教育早戀的兒子,兒子反唇相譏:你跟我媽戀愛時不也沒比我大幾歲嘛!父親沒有動怒,而是向兒子列舉了他的奮鬥曆程,以及向他媽媽求婚時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然後語重心長地說,沒有能力負擔你對對方的愛,沒有能力為你的感情負責,即便60歲戀愛也是早戀!是啊!真正的愛不隻是一時的激素刺激,而是一生一世的牽手,彼此要負責任的。而對於正在上學尚未自立的我們,自己的生活還要父母來負責,要他人來保障,我們又有什麼資格隻顧談情說愛呢?
把愛的種子埋在心底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某某同學交往過密並未影響學業,反而促進了兩個人的進步,最後雙雙考入理想大學。
解讀 如果真有的話,那也是特例中的特例。他們的交往肯定也是有分寸、有尺度的。重要的是他們沒有忘了自己的責任,有長遠的規劃和人生設計,不會因小失大,因一時而失了長遠。他們把對對方的情感變成了前進的動力,而非阻力。管理好自己恰恰是他們對自己情感的珍視,也是他們較一般同學情感上更成熟的表現。但這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現實是一旦陷入情感旋渦,當事人基本上都會因之分散精力,不能自已,影響學習,更有甚者還對身心產生傷害。所以,如果你不能保證不影響自己、不擾亂別人,如果你真的是一個責任心較強的人,如果你真在乎這份情感,希望它能結出甜果,就不要輕易讓它爆發,而是把這顆種子埋在心底,等到適合的時候再讓它發芽開花。
異性同學交往有原則
有的同學不會處理與異性同學的關係,便不願與異性同桌,也很少同異性說話,同學關係疏遠,自己也顯得不合群,很難融到集體中。而有的同學又在異性交往上過分隨便,稱兄道妹、吃吃喝喝、唱歌跳舞、玩玩鬧鬧,還有的整天出雙入對,送吃送喝外加護送回家,久而久之,自己也說不清情感什麼時候變了味。
解讀 凡事都要講個分寸尺度,異性同學交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需掌握一些技巧。我們不應因噎廢食,也不應隨意超越界限。隻要自尊自重,與異性相處熱情而不矯情,大方而不狂放,就能把握好自己,也不給別人造成誤解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