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

作者:田晨旭

2010年初,北京大雪後氣溫驟降,燃氣供應緊張。北京市政府通過加大燃煤熱電機組出熱能力、近10天停運幾百台工業用燃氣鍋爐等多項緊急限氣措施,來保證居民供熱質量。預計到2020年,北京實現天然氣管網全覆蓋,天然氣將走進每一個家庭,解決燃氣的高效率利用刻不容緩!我發明的這套“燃氣灶節能熱水器”,利用冷水變為熱水的過程將做飯時的餘熱吸收,並儲存在熱水中,從而提高家庭燃氣灶釋放能量的利用率。

收集餘熱 鍋支架改為水套

家裏買了用薄鐵皮製成的燃氣灶節能圈,做飯時節能圈竟然被火燒紅。我細心觀察:火焰大部分燒向鍋底,仍有部分火焰向四周擴散,這些熱量能否被再次利用呢?能不能發明一個能夠儲存熱量的“節能圈”呢?

一次回老家,我發現農村土暖氣水套非常適合用在燃氣灶上。用水套代替普通節能圈,將做飯時產生的多餘熱量吸收並加以利用,是完全可能的。然而水套中少量的水很快會被燒開,怎樣儲存利用呢?我又想到土暖氣的散熱片,能否將散熱片改成儲水箱?

利用土暖氣的工作原理,我設計了這套燃氣灶節能熱水器。將燃氣灶上的“鍋支架”改為兩個“水套”,這樣就可把做飯過程中產生的餘熱收集利用。

對流吸熱 取水口安在水套上

我和張澤州、趙晨雪同學合作,在當地找了一個金屬加工廠,按照設計進行加工製作,工人師傅又幫助進行了多次修改,如水箱做多大,如何和抽油煙機櫃配套等。

兩個熱水套分別裝有取水嘴和冷、熱水循環口,可將做飯產生的餘熱收集利用。水套和後麵的水箱連接,水套產生的熱量通過循環給水箱中的水加溫。水套在做飯時滿足臨時用溫水的需要,飯後可用水箱中的溫水洗碗,方便、節能,而且特別適合飯店廚灶使用。節能熱水器最大水容量為9.5升。

試用中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由於取水口設在水箱下端,結果在燃氣20分鍾後,才能有熱水流出,影響做飯時使用溫水。通過老師指點,將取水口改在水套上,燃燒幾分鍾就有熱水流出。後來,我們又設計了自動補水係統,保持水箱的水位。根據重力自然循環原理,靠冷熱水的對流循環實現對燃氣灶多餘熱量的吸收。

對比檢測 高效利用燃氣見成效

從表1可知:水的初始溫度為20℃,做飯時間定為45分鍾,分別對采用雙火口、單獨大火口和單獨小火口三種情況每隔五分鍾進行測試。雙火口提升水溫96℃,單獨大火口提升水溫95℃,單獨小火口提升水溫33℃。說明三種燃氣灶火口不同使用方式,45分鍾內水箱都會有熱水滿足需要。

燃氣灶節能熱水器試用效果非常好。為了驗證水套對燃氣利用率及做飯效率的影響,我又做了對比實驗。在無水套和有水套情況下分別使用大火口、小火口,采集9分鍾的數據進行測算,得出相關數據見表2。

通過試驗計算表明:使用大火口的時候,做飯效率有所降低(0.83倍),燃氣利用率大幅提高(1.99倍);使用小火口的時候,做飯效率保持不變,燃氣利用率明顯提高(1.48倍)。

低碳意識、節約能源、方便生活,是創新的動力。相信這項發明普遍推廣,一定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者:北京市延慶縣第一中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