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中計(2 / 2)

不過真正讓劉續對受讓兩郡之地深信不疑的還是中常侍張讓的信,張讓的回信中用一種從未有過的謙卑的語氣對劉續說道:“中常侍讓(張讓)謹拜安平王殿下麾下:王爺交待之事讓已辦妥,皇上已下旨令皇甫嵩即刻讓出巨鹿、清河二郡,聖旨不日便到冀州,請王爺稍待。讓在宮中遙祝王爺千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如王爺功成之日尚能記得讓之犬馬微勞,讓縱肝腦塗地亦在所不辭。落款:中常侍讓再拜!”

張讓的信不但讓劉續感到安心,而更讓他感到舒心的是張讓信中的那句“祝王爺千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千歲”再進一步那不就是“萬歲”麼?這馬屁都拍得如此的謹慎,劉續這才知道,為什麼皇帝侄兒劉宏為何會如此喜歡這張讓了。

然後,就有了之前的那一幕,劉續引著他安平國的將士“傾國”出動。不過,他領著隊伍走到巨鹿郡的治所廮陶城的時候就被皇甫嵩設計給抓了。

皇甫嵩抓劉續的方法,一如他此時對付黃巾賊的方法。當劉續率軍大搖大擺的走過他那日率軍衝擊卻又衝撞不開,最後灰溜溜撤走的廮陶城城門,走入甕城之時,通往廮陶內城的城門卻突然被關上了,四周的城頭上站出來一圈的弓箭手,而身後的退路也早已被皇甫嵩的人馬給截斷了。

劉續怕死,而皇甫嵩也礙於劉續安平王的身份,本來也不敢將劉續直接殺死,因而城頭上的兵士才放了沒幾箭,射死了幾個安平王的兵士,安平王便告饒投降了,於是皇甫嵩便不費一兵一卒抓了安平王,還收編了他安平國的軍隊。

而至於安平王王旗角上的血跡,那是安平王身邊的一個偏將的。這偏將在皇甫嵩走到安平王身邊同安平王說話時,掙脫繩索來抓皇甫嵩,想挾持皇甫嵩來救安平王,以挽回敗局,但結果反被皇甫嵩身邊的護軍司馬傅燮揮劍砍傷了胳膊,最後被周遭的一眾兵士給製住了。這旗角上的血跡,便是燮揮劍砍傷那偏將胳膊時濺上去的,但血跡不多,也不是太明顯,所以當時都沒有人發現。而那偏將皇甫嵩念他忠心,倒沒有殺他,隻是把他關了起來。

到後來,安平王劉續從城頭上走出來,要黃巾兵士都放下兵器排隊進甕城,那都是受了皇甫嵩的脅迫。不過他並不甘心就這麼坐以待斃,所以他上了城頭後便拚命尋找廖淳等人。而當他發現廖淳後就不斷的揮手,想用手勢告訴廖淳不要進城。因為他認為,隻要城外的黃巾賊未被皇甫嵩製住,那麼自己便還有翻盤的希望。

不過廖淳卻未能及時領會劉續的意思,一直要到走到城門口,看見甕城內的景象時這才反應過來,然而此時,為時已經有些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