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才一聲令下,身後六萬黃巾軍叫喊著朝官軍的軍陣衝殺而去,而衝在最前麵的便是鮑恢!
曹操正欲收網擒了已被分割成數小塊圍了起來的廖淳所部人馬,突然見著陣外宛城下的黃巾賊盡起全部人馬,悉數衝殺了過來,急忙搖動號旗,再度變換陣型。
……
一場混戰以官軍的得勝告終,波才在眾將的護衛之下引著殘軍退入宛城堅守,近七萬的黃巾軍折損過半,隻剩三萬餘人,城外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廖淳等人在六萬同袍的衝殺之下才得以衝出官軍的軍陣,然而這衝出來的除廖淳自己外也隻有何邑、薑蘭甫、陳嶺等一眾頭目,以及百餘號舊部兵士,其餘人皆喪命於曹操布下的“混元一氣陣”中。
次一役對於整個黃巾舉義以來黃巾軍與官軍的戰鬥來說,並算不上是一次重大的慘敗,無論從戰死的人數來看也好,還是從整體戰局的影響來說也好。但是對於廖淳等一眾人來說,這次受到的創傷卻是前所未有的,連陳老大帶出來的那些身經百戰的黑山賊都戰死了一大半,整個部曲幾近覆滅。
一眾兄弟包括陳老大兩兄弟倒並沒有責怪鮑恢的意思,但這二娃子何邑一回到城中便要找鮑恢算賬,任眾人怎麼攔都攔不住,他認為鮑恢跟安虎一樣,出賣了大夥,害得大夥差點全軍覆沒於官軍的軍陣之中。然而當他提著“龍雲”刀氣勢洶洶的回到城中本部駐地時,卻沒有找到鮑恢,眾人才發現這鮑恢不見了。
這時何邑便更加肯定鮑恢當了叛徒。其餘眾人也開始有了議論,相信鮑恢的人猜測他是不是戰死了,說要去城外戰場上找鮑恢的屍體;更多的人則站到了二娃子何邑的一邊,說鮑恢一定是當了叛徒,不然這一仗大夥不可能打得這麼慘。然而廖淳隻是不信,他即不信鮑恢已經戰死了,更不信鮑恢會出賣兄弟當叛徒,於是他要眾人散開來先在城中找鮑恢。
眾人尋遍了整個宛城,最後終於在宛城背麵城門的敵樓上尋著了鮑恢。
此時,鮑恢正舉著佩劍架在自己的脖子邊,跪在敵樓上望著城下遍野的屍首發呆,他聽見響動,回過了神,看見眾人朝自己走來,急急拉動手中的佩劍要抹脖子,卻被薑蘭甫甩出的彎刀割傷了手腕,手中的佩劍也因手腕吃痛,一鬆手掉到了地上。他想要再去撿起佩劍時,這佩劍卻已被飛身上前的陳老大一腳給踢到了遠處。
緊接著一人厲聲喝道:“鮑恢!你這是做什麼?!”
鮑恢循聲看去,這說話之人已從眾人的身後走了出來,正是部曲長廖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