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重逢(2 / 2)

聽到這個消息,對於廖淳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雖說他也知道,按時間估算皇甫嵩派遣的這支小隊應該是已經快走到洛陽了的,但是他這幾天一直自欺欺人般的騙著自己:“隻要做完木筏,渡過黃河去,就能追住那隊報捷請賞的官軍,然後奪回大賢良師的頭顱。”因為他認為這是自己唯一能替大賢良師做的事情了,而如今陳幕的一句陳述客觀事實的話卻讓他突然失去了一切的目標與方向,這一瞬間他感到十分的茫然,竟有一種天下之大卻無自己容身之所的感覺。

陳嶺似乎看出了廖淳的心思,便開始勸慰他。

最後眾人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去京都洛陽偷回大賢良師張角與人公將軍張粱二人的頭顱。

去洛陽必須經過汜水、虎牢兩座大關,然而據鮑恢所說,此兩處關隘目前分別由大將軍何進的兩員心腹愛將陳留人吳匡、隴西郡臨洮縣人董旻兩人把守,這兩人處事幹練精明,尤其是這汜水關守將董旻,此人乃是西涼悍將、並州刺史、河東太守董卓的胞弟,與其兄一般,有萬夫不當之勇,因而何進才讓他守護洛陽東邊的第一扇大門。(鮑烣不知道董卓此時已被擢升為東中郎將了,而廖淳也不知道自己其實也算是與這董卓交過手的)

由此二人把守關隘,就算是太平年歲,沒有齊備的通關文碟,也休想過得關去,更何況在現今這烽火連天的戰亂日子裏,要想靠著廖淳之前的那種換個馬夾去蒙混過關,那簡直就如癡人說夢一般。

然而另外有一條道倒是可以通到洛陽,薑蘭甫說,他遊曆洛陽之時,曾到過洛陽西邊的澠池,這澠池有一條小水道與黃河相連,若是溯水而上走此路,則可繞過汜水、虎牢兩座關隘,直接進入京畿腹地,但是黃河的沿岸哨樓與烽火台林立,要想躲過這些崗哨便隻能在夜裏行船。

這在黃河中逆水行舟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是要夜行。夜裏不光是視線不好,看不清前方的狀況,最重要的是夜裏黃河的水流比白天更為湍急,而廖淳他們有的隻有木筏,這些木筏可不能與那些船隻相比,木筏極容易被湍急的河水衝散架,若是木筏在黃河中散架,那眾人便要在中黃太一老祖那裏聚首了。

不過凶險歸凶險,既然有路,大夥誰也不想放棄,於是眾人開始著手加固木筏來,而這“瘋狂”便也在這踏出去往洛陽的第一步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