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黃巾軍的這次夜襲,把潁川攪了個底朝天,弄得這皇甫嵩是焦頭爛額,但是這次襲擊卻並不能算完美,如果薑蘭甫沒有帶走那當南太守趙謙的腦袋,那麼皇甫嵩或許會認為這是一次意外的失火,外加因為誤會而引起的內訌(因為平民出身的“北軍五校”將士,一直以來對“三河騎士”以及“羽林騎”這些貴族兵士是有很深的成見的。)然而當他看到在趙謙房屋位置處的廢墟堆裏發現的無頭屍體時,一切就都了然於胸了,雖然這具無頭屍體在被發現時已被燒得是麵目全非,不能確定他就是趙謙,但是一具平白無故沒了頭顱的屍體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嗎?如果不是黃巾賊偷襲,要拿了頭顱去請功,那麼這屍體的頭顱又怎麼會丟失?
為了消除各營將士之間的誤會,也為了穩定軍心,皇甫嵩立刻公布了他發現的線索,這就是一次黃巾賊的夜襲,昨夜的混戰就是因為黃巾賊混入了官軍的隊伍。雖然許多事情都僅僅停留在猜測的層麵,除了那具燒焦的無頭屍體便再也沒更多的證據,但皇甫嵩就是要把這罪名安在黃巾賊的頭上,還要把它給坐實嘍。因為也隻有這樣才能夠轉移軍中那些不可調和的矛盾,重新凝聚起戰鬥力來。
而這一刻,薑蘭甫正把趙謙的腦袋扔到了陽翟城中府衙的大堂的地上,向波才、廖淳以及其他眾頭領展示自己的“功績”,但他是怎麼也不會想到皇甫老兒也正借著這顆腦袋在大做文章。可以說數日後陽翟的陷落,以及再後來汝南、荊州黃巾軍的節節敗退,都與這顆在活著時算不上聰明的腦袋息息相關,這有點類似於後世人們所說的“蝴蝶效應”。本來被這幫黑山賊無意中挑起的官軍中各兵營之間的矛盾,就這麼被化解於無形。原本屬於陳幕的不世功績也就此煙消雲散。
在這裏筆者想到了很多個如果。
如果……
但命運之神從來不說如果,而隻有在人們的口中你才能聽到如果。
如果薑蘭甫不去取趙謙的腦袋,或許在這場潁川城的內訌後,南線鎮壓起義的官軍陣營就土崩瓦解了。
但是如果薑蘭甫不去取趙謙的腦袋,而是一直跟陳幕等人呆在一起,那麼陳幕放完火也就不會再次回城,那也就不會有官軍在潁川城中的那場內訌。那麼結果……
所以說,即使你穿越了,改變了某些事情,但是曆史洪流隻不過是轉一個小小的圓圈,最終還是回到它所要去到的那個點。
世事沒有如果,有的隻是冥冥中的定數。我們走在命運之神早已畫下的軌跡上,卻依然天真的以為自己是隻斷了線的風箏,可以隨風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