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廖淳在校場集結隊伍的時候對眾人說道:“有願意隨我去救潁川的站到左邊,不願去的站到右邊。!”
對於廖淳的這個命令,陳幕感到有一些吃驚,因為這三千人剛剛被收編,而且是強製收編的,所以指望這些人甘心情願的跟著你去賣命那是不可能的,廖淳的這個命令一下,那麼去救潁川的無疑便隻剩五百餘號舊部了,就憑這麼點人馬去塞官軍的牙縫怕都不夠。如果按他陳老大自己的風格,要去救潁川,那麼指定是把這三千人押在隊伍的前麵當炮灰的。不過這一刻陳老大並沒有說話,他隻是靜靜的站到了左邊。
起先,不出陳幕所料,站到左邊的都是廖淳帶領的舊部,而那剛剛被收編的三千兵卒,清一色的都退到右邊去了。兩邊的隊伍在人數上形成了極為可笑的對比,但是當這三千人望著對麵那五百餘人臉上的那種視死如歸的神情時,被這種他們的這種豪氣所深深的震懾到了,許多人想起那彪悍的山賊頭子在自己頭領身上畫的那兩個烏龜殼,原本大夥兒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這一刻卻猛然間領悟到,這是在罵他是“縮頭烏龜”,那麼現在自己臨戰退縮,不是縮頭烏龜那又是什麼?於是許多人胸中又激起了初初投身黃巾行伍的那份豪情,紛紛走到那對麵那五百壯士中間,來到了左邊的隊列。
廖淳讓陳嶺清點人數,比原先多出了一千餘人,現在左邊的隊伍一共是一千六百餘人。廖淳清了清嗓子,大夥兒以為這是主將要做戰前的宣言,激勵大夥兒的士氣,沒想到他說的卻是:“百善孝為先!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凡是家中獨苗者,出列!”
大夥兒的一陣麵麵相覷之後,左邊的隊伍中陸續走出十餘個人,廖淳對他們的勇氣做了一番讚賞後讓他們回到了右邊的隊列中。然而就是這麼一個舉動,右從邊隊列中竟然又走出來千餘人加入這戰鬥的隊伍,最後廖淳剔去了隊伍中一些實在是年老體弱的兵士,讓他們留下守城,而最終確定去救援潁川的是兩千八百五十三人,這一次是出征前廖淳少有的親自把出征人數點的清清楚楚的一次。
看著眼前發生的這戲劇化的一幕,陳幕再一次的堅定了自己追隨廖淳的信念,因為他又找到了可以支持這一信念的一個絕好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