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泥鰍呢就這麼一直屁顛屁顛的跟著廖淳,走到東走到西。他對他的淳哥簡直太崇拜了,淳哥十四歲就出去當了兵,還交了個神仙朋友,村裏鬧了瘟疫就這麼一下子給治好了,現在又呼的一下子拉起了三千多人的隊伍(三千多人哪,一個縣城怕也沒這麼多人口),現在又不費一兵一卒的打下了鄧城簡直是太神奇了!
“淳哥,咱是不是不走了?”泥鰍問道。
“走,明天就走!”廖淳答道。
“為啥?你不都給二娃封了官讓他守城的嘛?”泥鰍不解的問道。
廖淳看著泥鰍鄭重其事的說道:“別忘了我拉起這支隊伍的目的,我們是義軍,我們的任務是去陽翟西郊的轘轅山下集結,我們要殺了那昏君狗官,然後再一起回大樹江村種地、侍奉老母安享太平!”說著廖淳抬頭望向遠方的天空,思緒開始飄遠了。
泥鰍聽了卻怪叫起來:“啊?還回村種地啊?!”
是夜,廖淳在縣衙大堂召集何邑、泥鰍等一幹義軍頭領議事。廖淳也算是從正規軍出來的,雖然隻是個小兵,沒參加過啥像樣的軍事會議,但這開起會來可是煞有介事,與其他一般的農民頭領不同。
隻見廖淳坐於蛟椅上一身皮甲戎裝(剛從府庫裏翻出來的),手中握鈍背樸刀,頭係麻布黃巾,一臉嚴肅好不威風!八位小頭領分開兩邊,分別是:護城校尉何邑、泥鰍、桑鎮頭領莒淩封、平鄉頭領楊維平、張金村頭領張軒、彎刀客薑蘭甫、黑山賊陳幕、陳嶺兄弟。這是廖淳召開的第一次軍事會議。
廖淳清了清嗓子,說道:“諸位頭領,我等未待舉義而馬渠帥先為奸人唐周所害,今我等不廢吹灰之力占據鄧城,正應乘此破竹之勢殺奔陽翟,與大部彙合。”
“願聽廖頭領調遣!”眾人齊聲應道。
廖淳環視眾人,接著說道:“行軍打仗,兩軍對陣須自報名號,我等既已揭竿皆為行伍中人就應有軍銜。我等追隨天公將軍替天行道是為義軍,今我自封為‘行義將軍’。泥鰍!”
“在,淳哥!……啊不!”泥鰍撓撓頭趕忙改口道:“將軍!”引得屋裏眾人哄堂大笑。
“去!去!去!有啥好笑的。”泥鰍衝眾人嘟噥著嘴道。
看著泥鰍那滑稽樣兒,廖淳也差點沒笑聲出來,可還是忍住了,這時候如果對這幫從來不知道紀律是什麼的農民一笑,那這會可就沒法開了。於是廖淳幹咳數聲,眾人終於安靜下來,會議繼續。
“泥鰍,行軍打仗不比你我在村子裏那會兒,這小名可是不能用了,從今日起用回你的原名‘徐驍’吧,封為司庫校尉領軍兩百人,掌管軍需物資。”廖淳對著泥鰍說。
“是,將軍!”我們的徐校尉抱拳拱手,高聲答道,這會兒總算是改口沒說錯。
廖淳接著宣布他的任命,張金村頭領張軒封為護義校尉,領本部三百人並撥矛戟三百支為先鋒;桑鎮頭領莒淩封封為扶義校尉,領本部五百人為前軍;平鄉頭領楊維平封為匡義校尉,領本部五百人為後軍;彎刀客薑蘭甫封為護軍校尉,領兵三百人並排盾四十塊、手盾兩百塊及庫存刀劍,護衛中軍;黑山賊陳幕、陳嶺兄弟封為左右聚義校尉領本部四百人,而廖淳自領兵五百共為中軍;何邑則升為都尉,領城防營守備鄧城。
聽到這裏二娃子何邑可不幹了,搖著手說道:“不行不行,我可不想在這鬼地方待著,能把人悶死!”
廖淳問道:“當初不知是誰揮著把柴刀說要替我守城的?”
“當時不是以為不走了嘛,現在你跟泥鰍都走了,我守這破地方還有什麼意思,淳哥帶我走吧,讓我當先鋒。”何邑忙替自己辯解。
廖淳道:“真不想守城?”
何邑腦袋搖得跟個撥浪鼓一般,回答道:“不想。”
廖淳又問了一遍:“真不想?”
何邑堅定的答道:“不想!”
廖淳故意作色,厲聲道:“行軍打仗豈容你這般兒戲!你回大樹江村去吧!這裏不需你了!”
何邑本還以為淳哥要帶他一起走了,想不到淳哥居然一下子發火了,而且還是勃然大怒,看樣子不像是在開玩笑。這下何邑可急的跳了起來,連忙求饒答應守城,可廖淳就是不允,在泥鰍徐驍及眾頭領的一起求情下,廖淳總算“勉強”答應讓何邑留下守城,還給他加了點任務:募軍八百、加固城牆。
編軍完畢,隊伍在鄧城休整了一夜,次日天明廖淳便帶著眾人往陽翟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