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捕逆水寒92(3 / 3)

人都難免貪生怕死,所謂“禍福與共”,其實多是希望有福同享、有難你當。洪放空有一身本領,但出身寒微,誤交匪友,被官府剿誅,朋黨死絕散盡,隻剩下他一人,黯然浪跡天涯,苦練武功,有時做做獨腳盜,有時當當大戶護院,要不是郗舜才賞識器重,他可能還在別處掛單。

郗大將軍對他無疑有知遇之恩,故此郗舜才之才能,縱未能教他膺服,但他一向盡忠職守,唯命是從,為的是報郗舜才對他信重之情。

可是人到了生死關頭,義氣、血性是不是那麼重要呢?

——別人是全忠盡義,留名青史,或成仁取義,流芳百世,但他自己為人舍命,求的是什麼呢?

一一人死了就是死了,什麼富貴榮華、什麼名聲地位,全完了。

——他跟文張本無仇讎,而今為郗舜才拚命,是不是值得?

——如果說他要報答郗舜才,這些日子以來,為他鞠躬盡瘁,不是已經報答了麼?

洪放眼見文張在化解他們狠命的攻勢中,從容殺死林閣,他心中又是一沉:——林閣被殺,無情無法阻攔,看來,無情是真的失去了作戰的力量,這局麵要全落在他們的身上了。

——而這些人當中,又以自己武功最高,所以責任也最重。

——這是拚死的責任。

責任越重,危險就越大。

這點洪放更加清楚。

就在這時候,文張說話了。

他在劇戰中說話,從容淡定就像家常閑話一般:“你就是‘掌底乾坤’洪放是不是?我正是待用人之際,你替我殺了郗舜才和這兩個莽夫,我對你便既往不究,必加重用。”

這個局麵,洪放也在午夜夢回,暗自想過:當生死榮辱間的抉擇,他麵臨求生、得利、遂青雲誌,會不會出賣故主呢?

眼下便擺明了這一道抉擇。

洪放心下有了決定。

唐晚詞開始是想早早把英綠荷和舒自繡砍殺,好去保護無情。

接著她隻想突破二人的合圍,助洪放等圍截文張。

跟著下來,她隻希望不要落敗得那麼快。

因為她已經知道,她決非英綠荷與舒自繡二人聯手之敵。

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她已知道自己已失去救人的力量,甚至也沒有自救的力量。

於是她的願望變得就跟少年人所許的誌願一般:入在年少時誌願總是偉大的,但等到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他發現人生裏有很多必然的過程要曆煉,有許多挫折和起伏要渡過,直到後來,便會發覺一些自己一“向認為不怎麼看得起的俗世成就,他都不能達到,便會開始冷靜下來,重認自己,再作檢討。

所以年輕人誌大,到了壯年,有誌氣已就很難得了,到了中年,誌氣換為俗氣,等到老年,俗氣又成了暮氣了。

血氣方剛的人罵老人家“老氣橫秋”,殊不知一個人生命已將秋盡,接近冬藏,你想他不喪氣都不可以。

唐晚詞此時已明白真相。

明白真實情況的人通常都無法奮亢起來。

因為真相往往使人氣沮。

唐晚詞手上有一把短刀,已不能拒敵於遠,所以封守的多,搶攻已感吃力,要不是舒自繡斷了幾根肋骨未曾痊愈,而英綠荷胸背的晶鏡俱破,失去了護身法寶,委實不敢太過近身拚命,唐二娘早就要敗在他們手裏了。

唐晚詞奮戰著,忽然心裏一動。

同時也是心裏一痛。

因為她想起了一個人。

雷卷。

——無論你去那裏,我都惦掛著你。

雷卷曾對她如是說。

——現在雷卷在那裏?

——卷哥,卷哥,我惦掛著你。

唐晚詞估量情勢,知道這心血來潮似的惦記,恐怕也不長久了。

一個人如果失去了生命,也等於失去了感情,失去了記憶,失去了一切。

所以她想趁這一息尚存之際,好好的惦掛一下這個心裏一直想著的人。

——縱沒有天長地久,但總算有了這生死一發間的刹那,自己是全心全意的念著他。

可是他呢?

——他正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