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不要為了生存而生活,要為了生活而進取(1)(1 / 3)

有的人為了生存而生活,有的人為了生活而進取。前者的生活充滿煩惱和勞累,後者的生活才是真正地活著。為了生活而進取,不僅能保證生活無憂,還能享受生活所帶來的樂趣。與其為了生活而煩惱,不如積極樂觀地麵對生活。

樂觀者與悲觀者的的區別,在於對事物的看法

從前,有一個悲觀的人,看到他旁邊的那個人總是臉上掛著微笑,就很不理解,難道他就沒有煩惱嗎?為什麼我的痛苦那麼多?於是就有許多問題需要能得到他的幫助。

悲觀者就問樂觀者:“假如你一個朋友也沒有,你還會高興嗎?”

樂觀者回答:“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我沒有的是朋友,而不是我自己。”

噢,悲觀者又問:“那麼,假如你正在走路,突然掉進了一個泥坑裏,掙紮出來後你成為了一個髒兮兮的泥人,你還會快樂嗎?”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掉進的是一個泥坑,而不是一個無底洞。”樂觀者回答道。

悲觀者有一些明白了,於是再問:“假如你被人莫名其妙地打了一頓,你也會高興嗎?”

樂觀者說“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我隻是被打了一頓,而沒有被他們殺害。”

於是悲觀者又問了樂觀者最後一個問題:“當你馬上就要失去生命了,你也會高興嗎?”

樂觀者還是樂觀地回答道:“當然,我會高興地想,我終於高高興興地走完了人生之路,請讓我隨著死神,高高興興地去參加另一個宴會吧!”

感悟:

悲觀者之所以悲觀,是因為他們的心態消極,所以看待事物就悲觀。而樂觀者即使遇到再大的麻煩也還是保持著積極的心態,因為他們把這些作為了上天給予自己的禮物,不管怎樣都會快樂地去麵對它。

懂得珍惜身邊的一切,才能懂得珍惜生命

一個年輕男人想要自殺。入夜後,他走到屋後樹林裏,想上吊。

當他把一根繩子綁在樹枝上後,樹枝說話了:“親愛的年輕人哪!別在我身上吊死啊,有一對小鳥正在我的枝頭上築巢呢!我很高興能保護他們。如果你在我身上上吊,我就會折斷,鳥巢也就保不住了。請你諒解我,並且也可憐那對小鳥吧!”

年輕人聽了,體諒了他的愛心,就放棄了這枝樹枝,找到更高的另一根樹枝。可是當他把繩子綁上去時,這樹枝也說話了:“年輕人,請你諒解我吧!春天就要到了,不久之後我就要開花,成群的蜜蜂會飛來嬉戲、采蜜,這帶給我極大的快樂。如果你在我身上上吊,我就會被你折彎到地上,花朵就被摧殘而死,那麼蜜蜂們會非常的失望。”年輕人聽了,隻好默默的攀上了第三根樹枝。

“原諒我吧!”他還沒綁繩子,樹枝就開口了,“年輕的朋友啊!我把自己遠遠的伸到路上,目的就是要使疲憊的旅行者在我的底下得到一些涼蔭,這帶給我很大的快樂。如果你吊在我身上,會使我折斷,以後我就再也不可能享有這種快樂了。”

年輕的厭世者陷入了沉思,他問自己:“我為什麼要自殺?隻因為我承受痛苦嗎?樹枝都如此熱愛生活,關心身邊的事物,而我……”

想到這裏,他走出森林。

感悟:

人不能隻在意自己,隻在意自己受了什麼傷害、委屈,承受了多少重擔、壓力,結果隻能愈來愈萎靡不振。如果將目光從自己身上移開,多注意別人的需求,以幫助別人、使別人得到益處為誌向,擺脫絕望的糾纏。如此,眼界將會逐漸開闊,生活自然日益豐富,生命也將日益蓬勃。所以,什麼時候都應該珍重自己的生命。

珍惜當下的生活,就是幸福

從前,一個小王子出發尋找幸福。大巫師告訴他:“幸福是一隻青色的鳥,有著世界上最美妙清脆的歌喉,找到了之後得馬上把它關進黃金做成的籠子裏,這樣,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幸福。”

他帶了一個黃金籠子上路。小王子抓過不少青色的鳥,但是總在放進黃金鳥籠後,鳥慢慢地就死去了。他知道,那不是他所要尋的幸福。

後來,黃金籠有些舊了,小王子也不再年輕。憶起遠方的雙親,小王子回到自己的王國,才發現人事已非。國王和王後早在他離去後沒多久,就因為過度的悲傷及思念而相繼過世。

小王子落寞地走在荒涼的街頭,忽然有人拉住他的衣角,那是一個發鬢斑白的老人。“大巫師!”小王子認出了他。“王子,我對不起你,當初不應該鼓勵你去找尋青鳥。”老人哽咽地說著,從口袋裏掏出了一件物品,“這是國王及王後臨終前要我交給你的東西,希望你好好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