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拿出了一張支票,在上麵寫了幾個字,然後把支票交給了寡婦,並告訴她:“到對麵的銀行您就能拿到錢了,祝您好運,女士!”
寡婦和她的女兒謝過商人,拿了支票匆匆地去了銀行。銀行職員交給寡婦50美元,當她看到自己一下子擁有了那麼多錢的時候,吃驚地說:“先生,我想你肯定是弄錯了。”寡婦驚奇地看著手裏的錢繼續說,“我隻要5美元,您為什麼要給我這麼多錢?”於是便把錢退給銀行,拿著支票再次去見那個商人。
“對,是錯了,”商人說道,“我應該寫的是500美元,對於這麼誠實的人,500美元的獎勵都是少的。”
感悟:
對一個誠實的人的獎勵,多少都是少的,因為誠實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東西。一個人真正的魅力,不在於外貌,而在於內心自然流露出來的真誠。當我們真誠地與他人相處時,自然能得到他人的真誠。
誠信是一麵鏡子,一旦打破人格便會出現裂痕
張萍的一位研究經濟學的朋友要找十個人做誠信試驗,問張萍能不能幫忙。張萍說可以,但不知道怎樣做試驗。朋友說很簡單,就是在不同的商店買十次東西,每一次買東西都付兩次錢,看有多少人拒絕第二次付款,然後把結果告訴他就行了。
張萍先走進一家服裝店,給孩子買了一件二十元的襯衣。付過錢出來後,一會兒張萍又進去說:“對不起,剛才我買衣服忘了給錢。”店主是一個中年婦女,慈眉善目的。張萍等她說:“你已經付過錢了。”可是中年婦女隻是看著張萍,說:“行,快交錢吧。”張萍隻好乖乖地又一次把二十元錢給了她。
張萍一連試了九個店主,竟然沒有一個人拒絕第二次付款。態度最好的那個,也隻是淡淡地說:“你真是個好人。”那神情不知道是讚揚還是嘲笑。
隻剩最後一次了,張萍想找個熟人試試。大街對麵有一個賣飲料的小店,是張萍高中時的一位同學開的,老同學和她的兒子正坐在店裏。張萍走進老同學的飲料店,買了一瓶礦泉水就出來了。幾分鍾後,張萍再進去說:“哎呀,老同學,我剛才買礦泉水忘了給錢。”老同學說:“算我送給你喝吧。”張萍要把試驗進行到底,就說:“那怎麼行?”掏出兩塊錢遞過去。老同學竟然伸手來接,張萍真不想鬆手,因為一鬆手,老同學在張萍心裏的形象就矮小了。就在那張紙幣一半在張萍的手裏,一半在老同學的手裏時,她兒子說:“媽媽,阿姨不是給過錢了嗎?那張錢還在你的手裏呢。”老同學的另一隻手上,確實握著張萍剛剛給的兩塊錢。
老同學非常尷尬,不得不鬆開手。張萍很後悔用熟人來做試驗,也尷尬地出了飲料店。張萍剛走到街上,就聽到那個講信用的小男孩在店裏放聲大哭,一定是老同學打他了。
感悟:
在今天,無論做什麼事,都講究誠信。也隻有這樣的人,才會得到人們的信賴和認可。那些不講誠信的人,在與人交往中,注定是要失敗的。誠信是一麵鏡子,一旦打破它,人格便會出現裂痕。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應站在應該站的位置上
在一個星期六陽光明媚的上午,勃比·來維斯帶著他的兩個小兒子去高爾夫球場打球。他走到球場售票處問那裏麵的工作人員:“請問門票是多少錢?”
裏麵的年輕人回答他:“所有滿6周歲的人進入球場都需要交3美元,先生。我們這個球場讓6歲以下的兒童免費進入,請問你的兩個孩子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