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的斯爾曼把父母的遺囑作為他人生奮鬥的目標,當他全部實現這些目標的時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無奈和絕望。在自殺現場,人們看到了斯爾曼留下的痛苦遺言:“這些年來,作為一個殘疾人創造了那麼多征服世界著名高山的壯舉,那都是父母的遺囑給了我生命的一種信念。如今,當我攀登了那些高山之後,我感到無事可做了……”
斯爾曼因失去人生的目標,而失去了人生的全部。
感悟:
人活著就要有目標,有目標才有前進的動力,有目標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失去了人生的目標,人生就會慢慢枯萎,最終往往會失去了人生的全部。
在做決定時,問問自己可以不這樣做嗎
諾埃爾一直擔任著艾倫·科恩的辦公室助手一職。不過,艾倫·科恩知道,她的理想並不在此。諾埃爾經常流露出想到國外的一所教師培訓院校接受高級培訓的想法,但她並不確切知道,從事教師職業是不是正確的選擇。如果選擇去進修的話,她不僅要放棄待遇豐厚的助手職位,還要遠離家人和朋友,將來能否獲得教師任職資格,也還是一個未知數。對於諾埃爾來說,那真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一天早上,諾埃爾來到辦公室,鄭重地對艾倫說道:“我已經決定辭去助手工作。”從她的表情裏他看出她真的下了決心,他知道,挽留毫無意義,但有一個問題困擾著他,他問道:“究竟是什麼讓你下了這麼大的決心?”
“去還是留?我一直都在反複思考著這個問題。直到昨天晚上,我反複問自己:‘你可以不這樣做嗎?’這一反問,使我清晰地認識到,我不能不去。你也知道,這個願望已經伴隨我很多年,而且時不時地就會突然在我腦子中蹦出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它不僅沒有絲毫削弱,反而變得越來越強烈。我記得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在你生命的最後,你才會發現,令你後悔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沒做什麼。所以,我今天來向你提出辭呈。”
後來,諾埃爾最終獲得了教師資格證書。在那裏,她還邂逅了一位男士,並與之相愛,結為伴侶,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她在給艾倫的信中說,她非常慶幸當初的決定,這個決定不僅圓了她的教師夢,而且還給她帶來了許多預料之外的收獲。
在此後不久,艾倫撰寫的人生中第一本勵誌類書籍《龍不再住這裏》問世了。他不知道該如何向外界推銷這本書,就在那時,他收到了一個朋友寄來的信,朋友向他推薦一個圖書發行公司,並附有一份他們發行的圖書目錄單。但是他對自我促銷形式並不適應,況且此時的他還隻是一個沒有任何名望的谘詢師,性格也較為內斂。因而在他瀏覽了幾遍目錄單之後,準備將它扔到廢紙簍裏。
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諾埃爾的話:“你可以不這樣做嗎?”為了寫這本書,他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難道就是為了讓它永久地束之高閣嗎?他硬著頭皮來到了那家發行公司,將他的書放在了公司主管的手中。公司主管熱情的接待了他,幾天後,艾倫的書已經赫然出現在那家發行公司的發行目錄上。之後的事情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了,《龍不再住這裏》成了大受歡迎的暢銷書。
當艾倫一次次接受邀請,到處發表演說,會見一個個傑出人物,出版了一本又一本暢銷新書,職業生涯不斷邁上新的台階時,他不能不承認,他生活中的巨大變化,和那一句反問“你可以不這樣做嗎?”以及反問後做出的決定,有著重要的關係。
感悟:
人生時常會麵臨做決定的選擇。在麵臨選擇時,不妨問一下自己:“我可以不這樣做嗎?”選擇的答案就會很清晰明了。不要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也不要壓抑自己的意願不去做喜歡做的事。這樣活著才會很愜意。
坦然麵對生命的無常,才是真正的強者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它發生在紐約附近的一個小鎮上,故事的主人公是個叫吉姆的男孩。
吉姆是學校裏頂尖的足球運動員。不過在他剛入中學不久腿就瘸了,並迅速惡化為癌症。隨後,他的一條腿被鋸掉了。出院後,安了一條木頭腿的他一回到學校,就立刻找到了教練,問他是否可以當球隊的管理員。教練無法拒絕他麵前這張充滿渴望的笑臉,於是答應了吉姆的請求。
球隊訓練的時候,吉姆從來沒有遲到過,他每天帶著訓練攻守的沙盤模型準時出現在球場上,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並時刻鼓勵情緒低落的隊員。他的勇氣和毅力迅速感染了全體隊員,每個人都熱情高漲,決心贏得本賽季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