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斯廷斯戰役(1 / 2)

黑斯廷斯戰役

促使西歐與英國的社會大融合——1066年諾曼征服英國的戰爭發生在公元11世紀中葉的黑斯廷斯戰役,是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為爭奪英國王位而發動的一場戰爭。這場諾曼人意在征服英國的戰爭以英國大封建主哈羅德中箭身亡,威廉的勝利而告終。它既是諾曼人對外擴張的繼續,又是西歐同英國之間的又一次社會大融合,對英國曆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英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岸外的大西洋中,由不列顛群島組成。1002年,英國國王埃塞爾雷德娶諾曼底公爵的妹妹埃瑪為妻。1013年,丹麥國王斯文(八字胡王)征服整個英國,埃塞爾雷德攜妻兒倉皇逃往諾曼底。丹麥人的王國很快衰落,克努特二世死後王位空懸。英格蘭貴族推舉流亡在諾曼底的愛德華王子為合法繼承人,並於1043年為其加冕。愛德華國王娶英格蘭大貴族戈德溫之女為妻,但他在朝中重用諾曼人,遂使諾曼人的外來勢力同以戈德溫為代表的英國本土勢力之間矛盾激化。

威廉對英國王位的覬覦由來已久。1051年,他在訪問倫敦時,就與表兄弟、英王愛德華討論過王位繼承問題。愛德華無子,對威廉的要求沒有提出異議。哈羅德也曾許諾日後奉威廉為王。

愛德華國王於1066年1月病逝,臨終前卻讓哈羅德為王位繼承人,英國政治機構的核心賢人會議也決定由哈羅德繼承王位。不久,哈羅德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稱王。這對威廉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他決定用武力奪取王位,征服英國,建立自己的王國。

為創造有利的形勢,威廉派使節遊說當時最有影響的封建領袖羅馬教皇亞曆山大二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向他們控告哈羅德背信棄義,是一個篡位者和發偽誓的人。教皇支持威廉的行為,還賜給他一麵“聖旗”。亨利四世也表示幫助威廉奪回王位。丹麥國王出於個人野心,也支持威廉。很快,威廉便拚湊出一個反對哈羅德的鬆散聯盟。為解除後顧之憂,他與東麵的弗蘭德人訂立同盟,在西麵征服了布列塔尼,在南部占領了梅因。這一切為他入侵不列顛創造了有利條件。1066年春,他在裏裏波尼城召開封建主會議,製定進攻英國的方案。

同威廉的積極活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哈羅德卻無所作為,對威廉外交活動的戰略意義毫無覺察,這就在戰爭過程中使自己處於孤立無援的被動局麵。

就兵力對比來看,雙方基本是勢均力敵,各有所長,但哈羅德準備不足。諾曼底地處歐洲大陸,進入封建社會早於英格蘭。威廉是諾曼底最大的封建主,下有伯爵、主教、騎士等諸多封建附庸,隨時聽候威廉的號令出征打仗。威廉糾集起一支6000多人的精銳部隊,渡海所需的500餘艘船隻也很快製造完畢。

哈羅德的有利之處是以逸待勞、內線作戰,不利的是,由於封建化水平低,軍事製度相對落後,機動性差,再加上愛德華在位時,曾將英格蘭的艦隊解散,從而使哈羅德缺少在海上打擊威廉的力量,防禦縱深大大縮小。

1066年8月初,威廉的進攻準備基本就緒,軍隊在第費斯河口集結待命。12日原本準備向不列顛進發,但為惡劣氣候所阻。非常湊巧的是,在威廉的大軍被天氣所阻的這一個月內,英格蘭發生了一場戰爭,這意想不到的插曲無疑是上天對威廉的恩賜。封建主托斯蒂格為哈羅德奪走了自己的伯爵領地而起兵反叛,挪威國王哈拉爾德三世懷著個人野心同托斯蒂格聯手行動。他們曾兵臨英格蘭北部重鎮約克城下,但終為哈羅德所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