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四年,冬,十月初十,帝崩,無嗣。 Ww WCOM
汝南王、淮陽郡王,先後國除,至此懷成太子一脈絕嗣。
前廢帝被賜死後,七子皆誅滅。
武帝第三子、第六子未及成年,即已夭折,第四子樂安王在元德元年的奪宮之變中罹難。
第五子高安王,生母微賤。
止兩日,十月十二,出繼越王長子煜,封為成王,第二日,立為皇太子,繼承帝位。
越王,武帝第七子。
——*——*——
越王生母殷貴妃,出自殷家旁支,長子煜由嫡妻庾氏所生。
鄭綏放下手中的邸報,問向候在屏風外的安常,“荊州那邊,可有沒有什麼動靜?”
“眼下,荊州上下很平靜,譚長史得到的消息,和四郎君傳回來的消息是一樣的,袁大將軍已派世子威遠將軍、袁循入京朝賀,恭祝新帝登基。”
依照慣例,南地的每一次權力更迭,都意味著流血鬥爭。
平靜,不過是表麵。
這次事件,太過突然,突然到,除了在京諸人,駐外的輔政大臣、諸藩王都沒有事先得到一丁點兒消息,出繼越王長子一事,全由鎮國大將軍殷洪和尚書右仆射庾瓊決定,沒有與其他人商議。
如其不然,朝廷不會在新帝登基次日,開始修築石頭城,很明顯,是為了防禦荊州刺史袁綱東進。
廣陽城的戰事,已進入膠著狀態,一時半會,桓裕無暇分身南下。
然而,殷洪想趁此吞下荊州,胃口未免太大了。
袁綱鎮守荊州十餘年,根基已穩,先帝想動,都沒來得及做到,殷洪不過挾子以令諸侯,怕是難以撼動。
桓裕的立場很重要,同時也很被動……
鄭綏問道:“我們進京朝賀的人選,譚長史有沒有定下來?”
“仆來見夫人之前,還不曾定下來,不過他屬意,令桓司馬進京一趟。”桓司馬是指正在南梁郡坐鎮的桓鋒。
“不行,你告訴他,桓鋒不能動。”鄭綏想都沒想,便強烈反對,而越想,她禁不住渾身冒冷汗。
她不管桓裕和大燕有什麼約定,能讓譚元相信,南梁郡不需要桓鋒坐鎮,她隻知道,沒有實力作為後盾牽製,一旦大燕倒戈,桓裕的處境,幾乎九死無生。
此刻,她有些後悔,讓溫翁離開了,連個替她拿主意的人都沒有,鄭綏隻有迫使自己冷靜下來,手緊緊扶著幾麵,“你馬上去告訴譚叔一,就我的,不管他有任何理由,桓鋒不能調動。”
安常頭一回聽到鄭綏話的語氣,這般嚴肅,忙地應了聲唯。
欲要起身,聽到屏風前傳來鄭綏的一聲輕歎,緊接著,又吩咐道:“去告訴他,去建康的人選,我已經替他選好了,讓阿景過去,徐文學才思敏捷,素有應變之能,可以跟阿景一道過去,其餘隨從,由他定。”
阿景,是指二郎桓景,桓裕長兄桓初次子,年十四,今年剛從老家譙國來到徐州。
徐文學,即是文學侍從徐應,四郎桓度的先生。
安常稍稍等候片刻,見鄭綏再沒有別的話,才起身退去,匆匆去了前院,去找長史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