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又見阿簡(1 / 2)

“她們是我阿娘從族中挑選送過來的女郎。 Ww W COM”

聽了這話,鄭綏愣了一下,然而,因為家裏有阿耶和大伯父兩個先例,幾乎是一下子,她就明白大嫂這話裏的意思,圓睜著眼望向大嫂李氏。

哪怕是炎炎六月,大嫂的手,依舊涼意浸人。

她當然是知道緣故。

鄭綏緊抓住大嫂的雙手,“阿嫂,現下最要緊的是調養好身子,聽九陽觀的道士來,再過些日子,裘扁鵲將西遊歸來,等扁鵲回來,請他來家裏給阿嫂看病,他醫術不凡,阿嫂的身子一定會慢慢好起來的。”

李氏瞧著鄭綏緊張的神情,不由反握住鄭綏的手寬慰,“你放心,阿嫂心裏有數。”

“阿嫂,您現今不比伯母當年,您和阿兄還年輕,來日長著,更何況,您和阿兄已經有阿一,眼下實在沒有這個必要。”

“阿嫂不過是尋兩個人來幫襯自己,她們倆是阿嫂娘家的本家女,品性自是能信得過的,”李氏到這,瞧著鄭綏張口欲言,又忙道:“熙熙,你很喜歡阿一,有她們,也能再給你多添幾個侄子。”

“有阿一就夠了,我隻認阿嫂的孩子,”鄭綏極不讚同,搖頭不已,“況且,阿兄心中有您,你們又有阿一,鄭家有祖訓在,阿兄是不會同意的。”

李氏聽了,笑了笑,正因為有鄭家的祖訓在,如今她才采用了個折中的法子,比照著舊例,請阿娘選了兩個本家女郎,要不然哪用這麼麻煩,直接從部曲或是奴婢中挑選即可,鄭經身邊原來的陳姬,就是家中部曲的女兒。

至於鄭經不會同意,她能預料到。

隻是鄭經常歎,大房人丁稀少。

她自己的身體。她是最清楚不過。

所以,該做的,她還是要做。

對於鄭綏的反應,李氏看在眼中。心頭既歡喜又沉甸,平城的情況,她是了解一二,民風剽悍,婦人好妒。這可是要不得的,思及此,終究是那份沉甸甸的心思占了上風,“熙熙,人丁興旺,才是興家之道。”

“你看平城的舅母,雖把姬妾賣了,兩位郎卻好生撫養,還有你大舅和三舅,外祖母精心教養。如今他們有了出息,世人誰不讚一句。”

“熙熙,姬妾是一回事,孩子又是另一回事,作為大婦,誰生的孩子,都是你的孩子,至於妾室,若是聽話,你就留在身邊幫襯你。若是不聽話,打就是了,實在沒有必要去計較。”

“夫妻相處,誰都盼著伉儷情深。琴瑟在禦,但是夫妻之間,除了情,還有義,除了個人,還有家族六親。結二姓相好,使六親歡和,後嗣豐澤,家族興盛,這才是夫婦之義,有情有義,方成全了情義二字。”

這些話,原本應該是出嫁時,她要和鄭綏的,隻是今日既然到這上麵來了,想著鄭綏明年出閣,便先了出來。

鄭綏聽了,低垂著頭,沉默了下來。

大嫂的話,她自是最明白不過,哪怕平城婦人好妒成風,各家也都有侍妾。

她不讚同的,更多是因為阿嫂所選的本家女,本家女可不是部曲和奴婢,鄭綏靠在李氏的肩上,幽幽道:“阿嫂,我不要阿羅給我做陪媵,等她兩年後及笄,阿嫂另給她尋門合適的親事。”

鄭家女從來不愁嫁,哪怕阿羅是伎生女,但她既已序了排行,得到鄭家的承認,是鄭家的十一娘,婚姻自是不愁,再不濟,還可以降低門第,往寒門庶族中尋找,也能覓得一位才德兼備的郎君。

李氏一怔,沒料到鄭綏忽然提起這事,於是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背,“這你就不用擔心,你阿兄原也有這個意思,你的陪嫁女郎,都從家中部曲裏挑選。”

鄭綏沒再做聲,算是默認了。

回湘竹館的時候,心情還沒完全舒緩過來,隻是阿兄和阿嫂的事,她卻不好多過問,剛坐定,晨風就遞給她一個請帖,鄭綏接過打開,看了一眼,抬起頭來,問向晨風:“送帖子的人還在嗎?”

“已經離開了。”

“可有別的,阿簡是什麼時候歸寧回滎陽了?”鄭綏記得,前陣子聽二兄過,郭世父的大祥以及郭家出孝,阿簡都沒有回來,怎麼忽然這個時候回滎陽了。

阿簡雖比她半歲,卻在她去南地後一年,嫁進了清河房氏,也即是阿簡的姑母家,她剛回滎陽那陣子,特意打聽過,連郭世父的葬禮,阿簡都沒有回來參加。

“來送帖子的仆婦並沒有什麼,”晨風搖了搖頭,上前湊近幾分,壓低了聲音,“前兩日,婢子聽二娘子身邊的人私下裏提起,郭三娘這次是和離歸家,想來回滎陽已經有一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