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露宿山林(1 / 2)

又黑了下來。WwW COM

隊伍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鄭綏腳步蹣跚地跟在隊伍後麵,一步一步往前走,晨風要來扶鄭綏,讓鄭綏給推拒了,晨風的情況,和她差不多,這還是第一走路。

昨晚上,聽領隊的東翁,從梁州到新鄭要繞四的山路。

她們已經出徐州城四了,前麵三,是乘坐運貨物的牛車,他們所用運貨的牛車,不比鄭綏在建康時乘坐的牛車,空間狹,車廂內又硬梆,一下來,兩隻腳都浮腫了,昨日抵達梁州境內時,要改繞山路,便換了牛車,用板車運貨。

這一行商隊,大約有六七十個人左右,每個人身上都背著包袱推著板車,饒是鄭綏她們兩手空空,腳程卻比那些人還要慢,人看起來,比那些人還要累,落在隊伍的最後麵。

抵達目的地後,隊伍才停下來。

所謂的目的地,就是一個背風的山穀。

他們經常走這一段山路,所以對這段路格外的熟悉,以至於歇腳的地方,都固定了下來,前麵幾日,和東翁的聊中得知,他們這些人,一年也就走這一次,開春後,把南邊的雲錦和橘柚等運去平城,待秋來,把北地的毛織品和乳酪等北地的物產,帶來南地。

東翁是一個瘦的矮個子老翁,背有些微沉,是這一行商隊的領隊人,這條道少也走了不下七八十次。

初見東翁時,瞧著東翁滿臉皺紋,滿頭銀,鄭綏還以為,東翁有六十多歲了,後來,聽了東翁親口,才知道東翁隻有四十來歲,和阿耶的年紀差不多,但在鄭綏看來。卻比阿耶老了許多。

因著滿琴的緣故,鄭綏對於商人並不喜歡,再加上固有的傳統的念,對商人還帶著幾分厭惡。這幾日,和東翁相處下來,鄭綏對商人的認識,多少有些改變。

別的不,做這行當是極其辛苦的。而且還要遭受白眼,官府所收的商稅很高,他們不得不繞山路,從而避開官兵。

正值春寒料峭的時節,乍暖還寒,山風吹來,呼嘯而過,寒意肆虐。

營地裏的篝火,開始燃燒了起來,明亮的火光。衝破了夜的漆黑,帶來了些許暖意。

幾日下來,雖然很不習慣,但已經沒了許多講究,累極了,在篝火旁坐下來時,晨風隻在鄭綏身前鋪了塊細麻布,鄭綏便跪坐在上麵。

晨風又要俯身下來,給鄭綏捏腳,讓鄭綏給推開了。“算了,你今也累了一,我自己捏捏就好。”

“娘子。”晨風雖壓低了聲音,還是讓鄭綏回過頭來。給瞪了一眼。

晨風無奈地笑了笑,“郎,這樣走一,太辛苦了,的都受不住,何況郎。明郎就坐他們推的板車,別再走路了。”晨風一邊勸道,一邊蹲下身,給鄭綏捏腿,這是在野外,氣又寒,不能給鄭綏脫鞋,但不用猜,也曉得,鄭綏腳底板,隻怕全是磨破的水泡。

鄭綏沒有吭聲。

晨風又道:“要是郎君見到郎這樣,也會心疼的,郎總不願意見到郎君時,連路都不能走。”

郎君是指鄭瀚。

晚些時候,東翁送吃食過來,依舊是兩塊蒸餅,晨風接過時,便起此事。

東翁嗬嗬一笑,“昨晚,老夫就和兩位郎了,隻是兩位不聽。”又遞給晨風一個布包,“這是我們隨身帶的創傷藥,你們塗抹在腳底,會減輕點痛苦。”

“太好了,多謝了。”晨風歡喜地雙手接過。

東翁擺了擺手,在篝火邊上坐下,“來,你們給的錢,都夠我們一隊人,跑這麼一趟了,要我們提供馬車,也不為過。”正因為此,為了照顧這兩人,從徐州到梁州,他們才用牛車運貨,要是以往,一路之上,他們都是用板車,當然,也是因為有這兩人,他們前麵一段路,才敢走官道,幾乎是一路暢通。

並且,這一路都是免收商稅,他就不得不疑心了,徐州城中能辦到的人不多。

過了梁州後,才轉山道。

然而,這兩位娘子卻是要去新鄭。

“郎,您將就吃點。”晨風用手絹把蒸餅擦了擦,放到鄭綏手中,又給鄭綏倒了杯水,“這蒸餅幹硬,先喝點水。”

鄭綏點點頭,先喝了口水,把杯子遞還給晨風,才拿起手中的蒸餅細口咬起來。

這蒸餅是他們路上帶的幹糧,水是山裏取的山泉水。

東翁在旁邊瞧著,這幾,每次停歇下來用食,都能看到這一幕,雖然當初來商行請他捎帶這兩人去新鄭的托人,沒清楚這兩人是什麼身份,而且這幾路上的相處,這兩人也不願意多,但東翁憑著一顆飽經滄桑的心、借著一雙看慣世事的眼,也猜到這兩人,一主一仆,不是出自尋常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