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斷信
采茯已經兩個月沒有寫信給她了。WwWCOM
鄭綏瞧著案幾上的邸報,這上麵的消息,都已是半個月前的情況。
桓裕帶著五千人,在梁州和高敬打了一仗,高敬退出梁州,西移駐守於新鄭。
謝衡率領兩萬兵士,經南梁郡一路北上,直插邯鄲,在邯鄲與大燕的征南將軍尉遲成交戰,攻戰一個月有餘,因氣惡劣,邯鄲一直大雪不止,加之後勤供需無法跟上,死傷過半,桓裕北上救援,謝衡才得以帶著剩下的一萬餘人脫困出來,退回南梁郡。
消息傳來,聖上震怒。
由副將劉宇接替謝衡的職務,謝衡回京待命。
這一戰,唯一的戰果,便是攻下了梁州。
桓裕被加封為振威將軍。
大楚與大燕,在南梁郡和梁州一帶對峙,因氣惡劣,誰也沒有再出兵。
因大楚和大燕的交戰,南北的通信及邊貿,一度暫停,滎陽那邊的家書,亦斷了兩個月之久,這種狀態下,鄭綏自是沒辦法回滎陽,及笄禮便在鄭宅舉行。
甲午年的年尾,很快就翻轉了過去,進入了乙未年。
過完年,四郎鄭紜便要回荊州,隻是這一回,他要帶著兩位侍妾去荊州,殷氏不同意,為了這事,倆人大吵了一架,殷氏帶著女兒跑回了殷家。
“你就打算這麼吵吵鬧鬧過一輩子?”鄭緯抬頭,望了眼坐在他對麵的四郎鄭紜。
鄭紜噎了一下,沒出聲。
又聽鄭緯道:“要是從前,我會勸你和離,但是如今卻不行。”完,微微一頓,語氣嚴肅許多,“謝衡回京貶為庶人後,劉宇隻是領兵代行安東將軍之職權,揚州刺史之職。卻是由長史殷洪代行刺史職權,依照目前的情形看去,正名是遲早的事,劉宇出身庶族。揚州刺史衙門,除了殷洪,還沒有第二個人能擔得起這個職位,謝尚書的折子都已經寫好了,隻等這場戰事結束。”
“五郎放心。我不會和離的。”鄭紜搖頭,不僅因殷氏是陳郡殷氏女,還因為和離於名聲上終歸不好聽。
“那就好,我已經打算,推薦集郎去揚州刺史府任錄事。”
聽這話,鄭紜滿臉驚訝,“讓集郎?那絢郎呢?絢郎也有十四了。”
集郎是庶長房鄭泉的孫子,絢郎是十八從叔的長子。
“阿叔的意思,絢郎還太,再等幾年。集郎年已二十,也比絢郎合適。”
既然是十八從叔的意思,鄭紜便放下了,沒多再問,卻是關心起集郎的情況來,“隻是集郎現在還沒有訂親,既然都要出仕了,也該尋一門合適的親事了。”
“他阿翁(祖父)已經把這件事拜托給阿叔了。”集郎甚得鄭泉看重,又是鄭泉長孫,這親事自是要慎重些。
提起親事。鄭紜又想起鄭綏來,這次回來,他才知道,鄭緯已打算把鄭綏許配給王十二郎。即王靖之,腦海中不自覺地想起,當初阿耶寫過來的信,嚴詞叮囑過,待鄭綏及笄,便要送鄭綏回滎陽。
而如今。南北消息中斷,這邊的消息,無法送過去,滎陽那邊也沒有消息傳過來。
且不,阿耶已替鄭綏選好了太原王氏子,單單隻鄭緯在這邊私自替鄭綏訂了親,阿耶隻怕也會很惱怒。
不排除阿耶不承認這樁婚事,甚至親來建康,要把鄭綏帶回滎陽都有可能。
想及此,鄭紜不由抬頭望向鄭緯,“五郎,十娘的親事,能不能再緩緩,好歹先和阿耶一聲,琅琊王氏,南地高門,十二郎名滿下,才名博遠,阿耶不會不同意的。”
他猜也能猜到,這件事,鄭緯根本沒有和阿耶。
“如今,我想告訴阿耶,也不行呀。”鄭緯臉上帶笑,又含著幾分無奈,更何況,沒親眼見過王十二郎,阿耶是怎麼也不會同意的,當初祖姑姑有打算,想讓鄭綏嫁給王家的嗣孫時,阿耶還特地跑去平陽,親自見了王家的那位嗣孫,才點的頭。
“這麼,你是真打算不讓十娘回滎陽了。”鄭紜的語氣,已是篤定。
鄭緯也沒有否認,“這場戰爭,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停,在大燕和大楚議和前,隻怕邊貿是無法開通的,南北都無法通信,更別提送熙熙回滎陽了。”
聽了鄭緯這話,鄭紜明白,鄭緯這是已做了決定,他再勸什麼也無益,將來阿耶若真追究起來,也可歸咎於南北不通音訊,更重要的是,王謝是南地高門,鄭緯娶謝氏女,鄭綏嫁王氏子,這兩樁親事,於鄭家來,都是大大的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