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學堂(1 / 2)

家學裏,教娘子功課的女先生,要麼是孀居歸家的鄭家娘子,要麼是嫁入鄭家為媳的世家之女,不管是鄭家女,還是鄭家媳,未出閣前,皆是素有才名,至少精通一藝,或詩書、或女紅、或棋藝、或音律、或書法丹青。Ww W COM

不一而足。

譬如上午教她們《詩經》的鄭先生,又稱鄭十八娘子,在她那一輩裏排行十八,是鄭綏堂姑,五叔公的女兒,夫喪後,帶著兒子女兒回鄭家居住,因自好讀書,博通經義,嫁入魯郡孔氏後,更是手不釋卷,素有書癡之名,歸居鄭家,便在家學裏教家裏一輩的女郎詩書。

下午教丹青的盧先生,出身範陽盧氏,和祖母同族,嫁入鄭家旁支子弟,因畫得一手好丹青,便被聘為學裏的先生。

學堂裏一共有近三十個女學生,除了大房的七個女郎,五房的十個女郎,其他十幾個,全部是旁支的。

二房二叔公早年就去了平城為官,曾祖母去逝後,子孫也都跟著去了,如今二叔公已在平城的朝堂之上任太子少師,四叔公年少時去了建康,娶妻廬江何氏,便一直在京口定居,曾祖父母和祖父在日,還四時送禮回來。

但人,卻是再也沒有回過滎陽了。

三叔公娶清河崔氏女為妻,十二年前,因崔頎案,清河崔氏滿門罹難,累及姻親太原郭氏河東柳氏,經此大難,從此,太原郭氏和河東柳氏一蹶不振,三叔祖母為崔頎女,自縊而亡,三叔公帶著三個兒子,逃出鄭家,不知所蹤,至今依舊下落不明。

女子一旦過了十五歲,及笄後,便不會再來學裏了,因而,這三十個女郎裏,最大的就數四姐鄭紛,今年八月及笄,年紀最的,是五房的十五娘子鄭藝,年僅六歲。

大抵是家學裏,許久未來新人了,因而,鄭綏一進學堂,就引來了眾人的注目。

鄭先生,十八娘子給鄭綏安排了位置,坐在四姐鄭紛右邊,緊接著右邊便是五姐鄭縭的位置,鄭綏剛坐下,轉頭望去,就見到鄭縭立刻對她咧嘴一笑,露出一排潔白的牙齒,明晃晃的,格外閃眼。

隻是鄭綏觸目所及,見到鄭縭的妝束時,有片刻的怔愣,待回過神來時,登時便覺得哭笑不得,如果她沒記錯的話,四姐鄭縭身上的這件衣裳,五兄鄭緯也有一件,原是少年郎君的寬袖長袍,四姐竟然穿到了身上,若是把雙丫髻換成幘巾或是冠戴,再修一下鬢角,隻怕四姐就變成了一位十足的少年郎了。

鄭綏心中有十二分的詫異,然而,再觀周遭的人,無論是送她來的大嫂,還是學裏的先生及年輕女郎,竟沒有一個覺得奇怪,仿佛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

阿舅崔彥,不僅工辭賦,更是寫得一手好丹青,而外祖母盧氏和舅母李氏,皆是酷愛書法之人,尤喜前朝衛夫人書帖,受其影響,鄭綏自便喜丹青和書法,在學堂上學,也最喜丹青和書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