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傷者守護神(1 / 2)

本刊2010年第2(上)期《堅守在戰場最前線——美軍第1機械化步兵師、第10山地師阿富汗從軍記》一文通過對美軍的兩支特種部隊在阿富汗戰場參戰的介紹,使大家看到了現代戰場上士兵戰鬥的真實場景。本期為大家展示阿富汗戰場上的另一交戰鬥小隊,他們就是Medevac,來自空中的傷者守護神——

在戰場上作戰,負傷無疑是不可避免的。一旦有人負傷,首先要對傷員進行緊急救治,然後運送傷員做進一步的處理。一般來說,如果傷勢較輕,傷口處理完後傷員還要繼續參加戰鬥;但如果傷勢較重,就要在初步處理之後將負傷士兵轉移到後方基地醫院中接受後續治療。這時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如何將傷員運送到後方基地醫院?——在道路設施完善的情況下,負傷士兵的運送采用擔架和野戰急救車就可以完成;但在地形、環境等比較複雜,很難實施用擔架和野戰急救車來運送的情況下,就隻能靠直升機來完成了。

Medevac的由來

Medevac是英文MedicalEvacuation的縮寫,原意為“醫療護送”,在戰場上,意指采用直升機來運送傷員的特有方式。

雖然美軍采用直升機運送傷員在二戰時期已經出現,但由於當時直升機本身尚處於試驗階段,因此,這一方式實K,Jz並未取得重要效果。真正運用直升機運送傷員是從朝鮮戰爭時期開始的,當時美軍在H-13直升機上配備了移動式陸軍野戰醫院(MASH),從事對受傷士兵,特別是重傷者的運送與救治工作。由於當時直升機技術的限製,以及朝鮮的地形並未對采用擔架和野戰急救車運送傷員造成太大阻礙,因此用直升機運送傷員這一手段隻在當時得到初步發展,並沒有占據重要的地位。

以直升機運送傷員方式的真正活躍期是在越南戰爭時期。由於越南地形的限製,很多戰鬥都發生在叢林和山嶽地帶,因此要救出負傷士兵,使用擔架和野戰急救車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使用直升機運送傷員便成了不可或缺的手段。

越南戰爭中,美軍采用UH-1Iroquois直升機代替朝鮮戰爭中的H—13直升機對負傷者進行運送。隨著“采用直升機運送傷員”的方式日益重要,同時相關技術也日趨成熟,Medevac一詞隨即應運而生,專指采用直升機運送負傷士兵。Medevac這一方法的實施,使戰場上負傷士兵因為耽誤最佳救冶時機而死亡的情況大為減少。在二戰中,負傷士兵在運送過程中的死亡率是4%,而由於使用了直升機,朝鮮戰爭中這一數據已經降到了2%,而且隨著直升機運送技術的不斷成熟,到了越南戰爭時期,這一數字已經降低到了1%。

越戰結束後,雖然美軍結束了在叢林和山嶽地帶的作戰,但卻從未忽視Medevac在戰場上的重要性,使這一技術不斷得到發展。現在,Medevac不僅是戰場上救護負傷士兵的一種重要手段,美國很多民間的救助任務也采用這一方式進行。現在從事Medevac任務的直升機主要是UH-60黑鷹直升機。阿富汗的各個主要美軍基地中,都有Medevac小隊的身影。他們的救助範圍也有所擴展,除了傳統意義上的運送負傷士兵外,也協助轉送特種部隊隊員及軍事承包公司的員工,甚至包括轉運當地的平民撤離到安全地點。

看似輕鬆 實則危險

目前在阿富汗從事Medevac任務的人員主要是以小隊的形式展開行動,主要分為直升機飛行員和衛生兵。一般來講,衛生兵大多是在醫院從事醫療急救工作的醫護人員。但也有很多衛生兵曾經還是海軍陸戰隊的隊員,他們除了具備熟練的醫護技能外,還擁有豐富的戰場作戰及生存經驗,執行任務時表現英勇,對武器的使用也相當在行。

在戰場上從事Medevac可不是一件簡單安全的任務,甚至也可以稱之為是一場戰鬥,因為Medevac隊員一般情況下雖然並不直接從事作戰任務,但他們的工作都是在十分危險的戰場中進行的,並且用於戰地救援的Medevac直升機也常常是敵方攻擊的目標,特別是直升機降落及起飛的過程對敵方來說是絕好的襲擊機會。因此所有Medevac隊員都要穿著防彈背心,同時還需配備各種武器裝備。他們不但要在飛行過程中對直升機進行護衛,在下機時也要進行警戒,必要時還要參與戰鬥。目前,Medevac衛生兵所配備的武器主要包括M4卡賓槍、M9手槍以及其他戰鬥裝備等。

執行任務時,Medevac隊員首先通過無線接收器接收出動命令,之後要在20分鍾內穿戴好各種裝備出發,這是Medevac小隊鐵一般的規定。飛行員駕駛直升機出發的同時,衛生兵則要在機艙內對所攜帶的武器進行裝彈,確保必要時可以正常使用。檢查好武器裝備之後就要把醫療救治用的藥物及器具準備就緒。

黑鷹直升機起飛後,要極度頻繁地變化飛行方向、高度等,以迷惑地麵上的敵人,免於受到傷害。基本上,由於任務的特殊性,從事Medevac任務的黑鷹直升機都是非武裝直升機,機艙內設有醫療設備,並不具備戰鬥功能,因此在執行任務時,還要有另一架加裝12.7mm機槍及其他武器的黑鷹直升機對其進行隨行護衛,以保護機組人員以及被救治士兵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