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的未解疑團 沙皇彼得三世猝死之謎
自古以來,以女性身份登上帝王寶座的,中國有武則天,英國有伊麗莎白,而俄羅斯呢,女王更是屢屢操縱了國家的一切。其中最有名望、堪與武則天媲美的當推葉卡特林娜二世。而她的即位,卻又緊緊跟自己的丈夫——彼得三世的猝死之謎緊連在一起,時至今日,個中原因仍有待進一步探究。彼得三世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第九代沙皇,他繼承皇位僅半年,便被他的妻子葉卡特琳娜奪去皇位,自己不久也神秘地喪生宮中,成為宮廷政變的犧牲品。
盡管早在1742年,伊麗莎白女皇就確立彼得為皇位繼承人,但彼得卻是一個才能平庸、頭腦簡單而又狂妄自大的人。平時他最愛穿的衣服是德國軍服,因此他繼任皇帝後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按德國軍服的樣式改革俄國軍服。他對自己的祖國簡直毫無感情,甚至在公開場合大講俄國是一個最令人討厭的國家。彼得對管理國家沒有興趣,對各種兒童玩具卻情有獨鍾,以致在執掌國家大權之後,每天仍要抽不少時間躲進密室,擺弄錫製玩具及兵器取樂。
他的妻子、皇後葉卡特琳娜原名索菲亞·奧古斯特,出生於德國一個貴族家庭。年幼時她非常聰明,並受過良好的教育。1744年,當她被伊麗莎白女皇選定為俄國未來皇位繼承人的未婚妻時,這位德國的小公主竟激動無比,她立即在母親的陪同下,隨身僅帶著當時最簡樸的“兩三套衣服,一打襯衣,一打襪子和手絹”的嫁妝,經過長途旅行,來到俄國首都彼得堡。素有進取心的她為了做個稱職的皇後,拚命地學習俄語和大量地閱讀各種書籍。她甚至還放棄基督教,改信了東正教。有一次,當她用極標準的俄語在集會虔誠地朗讀東正教的誓言時,在場的大主教和眾教徒都感動得流下熱淚。在隨伊麗莎白女皇巡視各地時,她體驗到了做女皇的威嚴和王權的至尊,從而堅定了做一名俄國統治者的信念。葉卡特琳娜與彼得大公的婚後生活很是不幸,經常尋花問柳的彼得總拋下妻子與別的女人鬼混;同時,伊麗莎白對異邦來的未來皇後很不放心,經常派人監視葉卡特琳娜的一舉一動。這一切使年輕的大公夫人,在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種子。她更加勤奮地讀書和學習治國之道,更加殷勤地侍奉伊麗莎白女皇,同時不忘在政界和軍隊秘密扶植拉攏親信。她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遲早會達到目的,我一定要做俄國的女皇。”
1762年,伊麗莎白女皇駕崩,彼得繼承皇位,稱為彼得三世。女皇給彼得的家業是一個爛攤子。原來自1725年彼得一世去世到1741年伊麗莎白上台,在短短十幾年時間內,俄國經曆了5次宮廷政變,5位沙皇走馬燈似地更替,國內政局一直動蕩不寧,社會各界人心不穩。而對俄國毫無感情的彼得三世卻經常以自己一時的好惡,隨意修改俄國現行的製度和法令。他推行一係列損害貴族和教會利益的政策,從而遭致上層人士的反對。與此同時,7年俄德戰爭(1756~1763)已經打了6年,彼得三世上台便匆匆地和德國簽訂停戰和約,使俄國得到手的利益付之東流,這一切令貴族十分不滿。彼行三世甚至在德皇腓特烈二世的鼓動下,斷然與往日的盟國西班牙和法國斷絕了關係,從而又引起俄國軍界和盟國的強烈不滿。同時,人們也看到,在女皇的國葬日中,彼得三世簡直無所事事,漫不經心,公開表示蔑視這些毫無意義的繁文縟節。而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葉卡特琳娜卻一直身著喪服,心情似乎沉痛,嚴格遵守教會的祈禱和齋戒製度。葉卡特琳娜的溫和寬大立即得到了眾人的愛戴,而彼行三世的粗暴猥瑣則受到宮廷內外的種種非議和鄙視。連法國駐彼得堡外交使節在發回巴黎的信中都這樣說道:“宮廷革命將會是俄國人民的幸福特別是它的盟國的幸福。”從各方麵的反應可以看出,葉卡特琳娜發動政變,奪取皇位的時機已經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