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原始農業的起源地(1 / 1)

農業發展 原始農業的起源地

長期以來,中國原始農業起源於河穀流域,似乎已成為一種定論。然而,80年代後,隨著我國農業考古研究的進展,這種傳統的定論開始受到了挑戰。

一些學者認為,我國的原始農業和世界其他地區一樣起源於山地,並經曆了一個由山地農業到低地農業的發展過程。他們指出,我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廣大地區目前所發現的農業文化遺址,一般文化層較厚,文化內涵豐富,反映出當時人們已過著長期的農業定居生活,離開它的最初狀態已經相當遠了。根據南方若幹少數民族的活材料,並證之以我國古代傳說,我國原始農業存在過一個還沒有翻土工具、耕地年年更換的時期,把農業劃分為刀耕農業和鋤耕農業兩個階段,原始刀耕農業和初期鋤耕農業一般是發生在山地的,隨著鋤耕農業兩個階段,原始刀耕農業和初期鋤耕農業一般是發生在山地的,隨著鋤耕農業的發展,耕地才逐步由山地向低平地區推移。即使目前我國南方所發現的原始農業文化遺址中種水稻者較多這一事實,也不能否定我國原始農業起源於山地的假說。因為水稻不是他們最早種植的作物,而是可能從“旱稻”發展來的,而“旱稻”又是由“野穀”之類發展而來的。

因此,有的學者提出,不能籠統地認為原始農業起源於河穀流域,而應劃分為兩大階段:當人類還處在山地穴居,過著采集、狩獵生活的時候,便發現了人工栽培技術,這時的農業尚處在萌牙狀態之中,可稱為農業的起源階段;當人工種植推廣到河穀流域時,原始農業生產被置於理想環境,原始農業進入了它的發展階段。其原因是:⒈原始農業是從采集經濟中孕育出來的,不可能離開它所發生的基地——山地;⒉原始居民在采集活動中是通過對若幹種植物的長期觀察與實踐,逐步集中到對幾種植物的馴化的,因此在農作物馴化定型之前,存在一個相當長的選擇過程。

中國原始農業起源於山地這一觀點的提出,對於中國原始農業起源問題的探討不無啟迪意義。然而,要究明中國原始農業是起源於河穀流域還是山地,看來尚期待考古發掘和理論分析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