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使自己產生歸宿感的親人,這樣的人多數是母親或伴侶,而我卻是奶奶。

記得在中學的時候,無論學習多忙,每周我都要到奶奶家住一宿。一進屋,奶奶就要拿出給我留的吃的,或是糖餅,或是水果。然後就嘮嘮叨叨地講著舊得發黃的故事。晚上,我毫無例外地與奶奶睡在一個被窩,氣得姑姑直叫。盡管我已十幾歲,可我還是像個小貓一樣,蜷縮在奶奶的懷中,摸著奶奶稀鬆而柔軟的乳房。奶奶把手拿下來,我又故作睡著放上去,甜甜地睡到天亮。

在我的記憶中,媽媽總是忙忙碌碌,沒有留下一絲抱過我的回憶,好像唯有奶奶摟我睡過覺似的。我在外麵受了什麼委屈,也隻有奶奶肯聽我的哭訴。

可是,就在我高考的同一個月,奶奶卻意外中毒身亡,死後一周,我才出現在她的墓前。在外求學的這些年,我常常想起奶奶,想起奶奶烙的好吃的糖餅,想起奶奶絮絮叨叨的故事,想起奶奶柔軟、溫暖的懷抱--

如今雖然我成了許多人羨慕的大學教師,過著優越的生活,可是,卻揮不去潛藏在心底的缺憾:因為世界上最疼我和我最想疼的人去了。

正如作者開篇時所說,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使自己產生歸宿感的親人。這樣的人往往是我們生命中最親、給我們最多疼愛的人,他們的愛總是給我們溫暖和安慰,並且永遠封存在我們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