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這三天你在參加高考,爸爸不能在考場外陪你,但爸爸相信你會成功的,考試時一定要注意……無論結果如何我和媽媽都不會怪你,你可選擇的路會很多……”
王勇安排妻子在2014年7月--兒子參加高考前夕,把這封信交給他。
八個月前,年僅三十四歲的王勇被確診患有尿毒症。十萬元換腎巨款,對王勇一家無疑是天文數字。
王勇決定靜候死亡,但他最放心不下的是年僅八歲的兒子。“即使我死了,也要讓兒子感受到父親的存在。”
他萌發了一個念頭,在兒子升高中、考大學、就業、成家等至關重要的人生關口,都留給兒子一封家書,告訴兒子自己的人生體驗,指點兒子的人生道路,讓兒子始終感受到父親一直在默默支持著他。
無獨有偶。五十歲的美國婦女凱蒂,聽一個死去父母的朋友說,最想的是聽到父母的聲音。當凱蒂得知自己的生命之旅隻有三個月時,她不但為自己的每一個孩子準備了一本剪貼簿,內有照片和紀念品,還為每個孩子錄了一盤錄音帶。
她回憶了自己的童年,第一天上學的日子、童子軍的旅行……她表示很遺憾,因為她看不到他們的婚禮。
最後她說,她全身心地愛著他們。錄音中,有鍾表的滴答聲。“最使我傷感的是,他們聽到錄音時,我已經走了。”
這一封封寫滿熾熱父愛和母愛的“死亡家書”和“生命留言”,沉重而淒美,使親情蠻得崇高。
由於某些原因,人們有時可能無法延續自己的生命,但作為父母,他們心中對兒女的愛卻可以超越生死,在幾年、幾十年後,即使不在兒女身邊,仍能讓兒女感受到那股愛的力量。細心體會,其實親情無處不在,作為兒女,應該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