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小林,在離家30多裏的縣城讀高中。
一個深秋的夜晚,他躺在床上看一本外國文集,其中有一段故事深深地打動了他:
傑克·羅伯特是一個遠離父母的孩子,在他16歲那年的感恩節,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長大了,他想到了感恩。於是,他不顧窗外飄著雪,連夜趕回家,他要對父母說,他愛他們。
和他想象的一樣,母親打開門,他虔誠地說:“媽,今天是感恩節,我特地趕回來向你們表示感謝,謝謝你給了我生命!”
傑克·羅伯特還沒說完,母親就緊緊地上前擁抱並且親吻了他,傑克的爸爸也從裏間走出來,深情地擁抱了他們。
那種溫馨的場麵,一下子掀起了小林思鄉的狂潮,驀然想起今天正是西方的感恩節。“是的,我也要給父母一個驚喜!”
天太晚了,坐車回家已不可能。他去借了一輛自行車,心想,這樣回家,更能讓父母感動。
剛走出校門,發現天正下著雨,他稍一遲疑,想到故事裏的傑克可能冒著風雪回家的,精神一抖,上路了。
一路上,小林的腦子裏一直在暢想著母親打開門看到他時的驚喜。汗水和著雨水濕了衣服,他依然使勁地蹬著踏板,隻想早些告訴父母自己對他們的愛與感激。
終於,他濕漉漉地站到了家門口,心裏怦怦急跳著敲響了門。
門打開了,母親一見是他,滿眼驚慌地輕聲說道:“你這孩子怎麼啦?深更半夜的,怎麼回來了,出什麼事了?”
小林突然間腦裏一片空白,一路上演練過無數次的“台詞”怎麼也說不出口。“爸,媽……我、我……”“我”了半天,最後什麼也沒說,隻是一甩頭走進了自己的房間,關上了門。悄悄地問自己:這文學和生活就相差這麼遠嗎?朦朧中,他聽到父親走出來問:“怎麼啦?”
“誰知怎麼了,”母親說,“我問了半天,他也不說。歇著吧,明天再說。”
第二天早上,小林起床後問母親:“爸去哪了,怎麼沒見他?”
“你這孩子,出了什麼事也不說,深更半夜地跑回家,我和你爸一晚沒睡,天剛落白,你爸就上路了!”
“到哪兒去?”小林奇怪地問。
“去你學校,問問你到底出了什麼事?他擔心著呢!”
“唉!”小林歎了口氣,沒想到,感恩不成,感恩的債倒又欠下一筆,無端攪了父母的一夜好覺。
父母之恩是不能不感,不能不抱的,但是一定要精心選擇報答父母的時機和對於父母的感恩方式;以免報恩不成,反而給父母製造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