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前總統戴高樂,不僅是法蘭西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同時也是一位非常值得稱讚的父親。

戴高樂的夫人將要分娩時,在一次去野外的路上,不幸遇到了車禍,當場昏死過去,經過醫生及時搶救才轉危為安。不久,戴高樂的女兒小安娜便誕生了。遺憾的是,由於他的夫人在治療過程中服用了大量的藥物,強大的副作用致使小安娜生下來就成了一個弱智的孩子。當時的輿論很大,各種媒體紛紛傳言戴高樂夫婦將會丟棄那個孩子。麵對這樣的現實以及輿論,戴高樂夫人堅決地表示,她非常心疼她的小女兒安娜,無論別人的觀點如何,她都要盡自己的一生去愛這個不幸的孩子;為了這個孩子,寧可放棄自己所有的地位和金錢,也要讓安娜享受一個正常孩子的歡樂。戴高樂十分讚賞妻子的這種行動,他激動地說:“親愛的,你說得很對,這不是安娜的錯,不是安娜自己要求到人間的。我們兩個人的責任,就是讓孩子獲得真正的幸福,我們一定要努力做到。”

為了使安娜生活在一個更祥和、無人打擾的環境裏,戴高樂夫婦節衣縮食購買了一處環境優美的住宅,使安娜既可以避開眾人古怪的目光,又可以安靜地與父母在一起,讓安娜從心理上感覺自己是一個和別人一樣的孩子。

戴高樂身材高大,十分魁梧,智力超群,身居高職,外表看上去十分威嚴,似乎令人難以接近。但是,他一旦看到女兒就變得十分慈祥,無論手頭的事情有多少,無論他有多忙,對於女兒安娜提出的每一個要求都盡量滿足。隨著小安娜的逐漸長大,每天飯後,戴高樂總拉著女兒的手圍著花園靜靜地散步,還不時地為她講各種故事、唱一些快樂的歌兒。有一天,小安娜不知為什麼總是哭哭啼啼,不愛吃飯,也不願睡覺,戴高樂想了很多辦法哄女兒,可卻怎麼也哄不好。於是戴高樂想,哄女兒的方法是不是應該變一下,老是那些方法,恐怕安娜也膩了。

於是戴高樂絞盡腦汁地想並變幻方法,可是3天過去了,女兒的情緒還是沒有好轉。戴高樂想既然哄不好她,那就分散她的注意力吧,於是他手舞足蹈地亂比畫一氣,但小安娜竟看著戴高樂不哭了。戴高樂以為女兒的情緒好了,高興極了,誰想他一放下手,小安娜又“哇哇”大哭起來。戴高樂仿佛又找到了小安娜的嗜好似的,立刻又充滿激情地舞動起來,這次他不是亂舞,而是有情節,有表情,像是啞劇。看得小安娜經常發出“咯咯”的笑聲。戴高樂也笑了。要知道,讓這樣一個孩子發出一聲幸福的笑聲是多麼不容易啊!

從此,隻要戴高樂一有空就陪女兒聽音樂,給女兒表演啞劇。甚至,他自己工作累了,也以給女兒表演啞劇來放鬆心情,因為他在享受一種叫做“天倫之樂”的幸福。

戴高樂是唯一能使小安娜發笑的人。為了和女兒進行溝通,戴高樂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就去聾啞學校學一些標準的手勢,回來教給女兒,他要讓女兒學會和別人進行溝通。他還經常帶安娜出去玩耍,每次安娜玩起來很瘋,戴高樂不管自己多累,每次都堅持到最後,一直到安娜玩得疲倦了,伏在爸爸的懷裏甜甜地睡著。多少年如一日,戴高樂陪伴女兒的時候,從來沒有急躁和厭煩過,即使在二戰流亡期間,也沒忘記把女兒安娜帶在自己身邊。他總是以神聖的父愛,撫平小安娜心靈的創傷。戴高樂一生節儉,卻為安娜設立了專用的委托金,並以自己撰寫回憶錄的版權費作了抵押。

安娜在即將歡度20周歲生日的時候,不幸被肝炎奪去了生命。安葬儀式結束後,戴高樂夫婦含著淚,站在女兒的墓前久久不願離去,好像還有許多話要和孩子傾訴。天已經黑了,戴高樂才對妻子說:“走吧,親愛的,現在她已經和別人一樣了。”安娜去世後,戴高樂總統在痛苦中決定,將安娜生前住過的房子改建為“安娜·戴高樂基金會”辦公處,決定繼續幫助和女兒一樣弱智的孩子。

小安娜是不幸的,她一生下來就是一個弱智的孩子;小安娜又是幸運的,她有一個戴高樂這樣的父親。盡管戴高樂是一個國家的總統,盡管他日理萬機,正是這種責任與愛的雙重作用,讓他的一生煥發著人性的光輝,他說:“要做好一個國家的總統,首先得做好一個孩子的父親。”

俗話說:“子不嫌母醜。”實際上,父母更是不會嫌棄孩子的。不管孩子長得是否漂亮,是否聰明,是否健康,是否有出息,在父母的眼中,孩子都是最值得珍視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