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原名謝婉瑩。這位多福高壽的著名作家,從“五四”開始步入文壇,一直辛勤耕耘了70餘載,著作等身。人們不難發現,在她的作品中展現得最多的是那溫馨的母愛之光。
冰心的母親名叫楊福慈。1871年,楊福慈出生在福建一家世代為學官的書香門第。她的父親與福州城內道南祠辦書館的謝鑾恩是好朋友。在楊福慈9歲那年,楊、謝兩位長輩在談詩論文興奮之時,締結為“兒女親家”。
楊福慈19歲時做了謝葆璋的新娘。謝葆璋當時是北洋水師的一名軍官,與她可謂是郎才女貌,和睦幸福。
冰心是這對夫婦唯一的女孩兒,她曾經有兩個哥哥都夭折了。算命先生曾對楊福慈說:“太太,你的命裏是要先開花後結果的,最好能先生下一個姑娘,庇護以後的少爺。”因此,冰心的降生使大家如願以償。在她之後,3個男孩兒接踵而至,組成了一個和睦溫馨的大家庭。
在婚後長達十年的時間,楊福慈都住在謝家宅子裏。謝家人多,整日賓客盈門,謝葆璋婚後不久就出海遠征。她一方麵要忍受別離的痛苦,一方麵則挑起了家務重擔。無論怎樣忙亂,她的微笑從沒離開過嘴角。楊福慈治家有很高的鑒賞力,屋子裏的陳設、園林的布局,還有個人的衣飾、顏色,隻要經她調配就新穎不俗。
特別要提及的是,楊福慈的女紅堪稱一流。日常,冰心的父母和他們兄弟姐妹4個都穿布衣,那合體的衣衫都是她縫製的。每近年關,她還給謝家每人縫製一件綢衣。
冰心稱她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好母親中的最好一個。”
母親一直讓童年的冰心著男孩兒的裝束,且常穿海軍製服,為此,祖父給她講過一個故事:原來,謝葆璋參加過甲午海戰,在大東溝海域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因寡不敵眾,艦艇遭魚雷襲擊沉沒,他死裏逃生,泅到劉公島後才回到福州。在他歸家之前,楊福慈憂心如焚,悄悄買了一盒鴉片煙膏藏在身上,準備一旦得到丈夫陣亡的消息,就服毒自盡……這故事使童年時的冰心受到巨大震撼,原來母親如此打扮她,是希望女兒具有她父親那樣的堅強意誌。
一次,女兒頑皮地問:“媽媽,你為什麼這樣愛我?”
母親笑了:“不為什麼,隻因為你是我的女兒。”
正是這種隻講付出而不求回報的崇高母愛,使冰心姐弟們生活在一個明亮的天空下。在冰心4歲時,母親就開始教她認字,經常隻教兩遍,冰心就會了。可是,學了不久她就覺得乏味,想往外跑去玩兒。母親就把她攬在懷裏,給她講故事,那悲歡離合的故事,又喚起了她強烈的求知欲。
當她認字多起來時,母親就拿出《三國演義》讓女兒讀。冰心連猜帶問竟全部看完,才7歲的孩子啊!母親大喜過望,又拿出了《水滸傳》、《紅樓夢》、《聊齋誌異》等中國古典名著。在母親的指導下,冰心11歲時就幾乎看完了中國最著名的古典小說。最使冰心難忘的還是母女有時共讀一本書,她們為故事情節中的歡喜場麵開懷大笑,又為那些動人的故事而揮淚。冰心成人後,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著:“母親,你是大海,我隻是刹那間濺躍的浪花,雖暫時在最低的空間上,幻出種種的閃光,而在最短暫的時間中,即又飛進母親的懷裏……”
楊福慈是個能接受新事物的女子,她的幾個兄弟都是同盟會會員,常常寄些進步刊物給她閱讀。她最愛看的是同盟會的刊物《天討》,但是看這類書刊,一旦被發現,是要掉腦袋的!在母親的影響下,冰心也開始偷偷閱讀起革命書籍來。辛亥革命爆發,母親如饑似渴地讀《申報》,還將僅有的一點兒首飾換成洋錢,捐給了起義的軍隊。冰心也效仿媽媽,把攢的壓歲錢捐了出來。
1914年,在母親的支持下,冰心成了北京貝滿女子中學的學生,1918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當時,一般的女孩子讀點兒書就滿足了,而在北京海軍部軍學司任司長的謝葆璋和妻子希望女兒能和男子一樣學些技能,好出去就業。在父母的教誨和支持下,冰心在燕京大學畢業時,因學業、品行俱優異,獲得了最高榮譽--金鑰匙。這是燕京大學建校以來,第一次把這項獎頒發給了一位女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