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是個十歲的男孩。他爸爸是個做生意的,有一次出去兩年還沒回來。但每過一段時間,小昭的媽媽就會收到爸爸從南方一座城市某某路的七十三號寄來的信。後來小昭問媽媽:“爸爸為什麼過年也不回來?”媽媽說:“爸爸這兩年的生意剛起步,肯定很忙,等忙完這陣子他就回來了。你給他回封信吧。”於是小昭趴在桌上開始寫信。他寫完了信,再寫信封,寫上某某市某某路七十三號,再貼上郵票,封了口,讓媽媽寄了出去。

就這樣,小昭和爸爸通起了信。

小昭很喜歡看爸爸的回信。在一封信中,爸爸提到了他所住的七十三號。說那是一幢大的老式房子,他住在那幢房子的四樓。房間裏鋪著拋光的鬆木地板,米黃色的窗簾從天花板一直垂到了地上。早晨,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候,能聽到附近教堂裏傳來的隱隱約約的福音。下雨的夜晚,站在陽台往下望,就能看見拖著尾光的小汽車在流光溢彩的街道上像忙碌的甲殼蟲一樣來往穿梭。

在另一封信裏,爸爸則寫到了他樓下的花園:從街道進入七十三號,是一條碎石鋪成的小路,小路的兩邊用鐵柵欄圍著小小的花園,花園裏有一種叫不出名的花,像碗口一樣大,會在晚上悄悄開放,剛開時淺紅色,但顏色越來越深,每天變七次。還有一種張開五隻角的鮮紅小花,喜歡沿著柵欄生長,它的葉子細碎而墨綠,淡青色的觸須在白天使勁地打著卷兒,一到晚上卻爬得老高……

市中心七十三號那些美麗的鮮花足足在小昭心裏開了有幾個月。小昭想,放了假我一定要到爸爸那裏去玩,到那裏親眼看一看。小昭想爸爸了。可是每次小昭對媽媽說起這事,媽媽就重複那幾句話說:“爸爸做生意非常辛苦,一定不願意我們去打擾他。”每次小昭都隻好打消念頭。

爸爸常常給小昭寄東西回來。小昭的書包裏裝著爸爸買的文具盒,身上穿著爸爸買的運動衫。他很願意把爸爸給他買的零食和同學們分享,也願意和他們說起那個七十三號。但說多了,同學們就問小昭:“你到過七十三號嗎?”小昭一下子語塞了,說:“我……我當然要去的。”

想去看爸爸的念頭又在小昭心裏打鼓了,這回比任何一次都強烈。

小昭的計劃是在那年夏天實施的。學校舉行為期五天的夏令營時,小昭揣著媽媽給他在夏令營用的一百元錢去了火車站,用二十三塊錢買了一張通往爸爸所在城市的火車票。

小昭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才到了目的地。一下車,人流就把他淹沒了。這是小昭第一回一個人出遠門,而且是去大城市。他想,我不能慌,要鎮定。他問一個擺攤的女人,你知道去某某路怎麼走嗎?那個女人說,某某路?好像很遠,到郊區去了。小昭想,她一定是弄錯了,我爸說某某路在市中心,怎麼會在郊區呢?小昭又問了一位民警、一個中年男人、一個老頭,還有三個比小昭大幾歲的學生。這些人都告訴小昭,那條路在郊區。小昭奇怪了,爸爸為什麼要騙自己呢?